2025-06-24 20:56:48
六月中旬的羅家營水庫,碧波蕩漾,摩托艇劃開水面,拖曳出長長的白色浪花。岸邊,幾輛嶄新的觀光車正載著歡聲笑語的游客駛向農家小院。陜西省商洛市鎮安縣月河鎮羅家營村黨支部書記劉建東站在水庫大壩上,指著眼前的熱鬧景象,語氣里滿是自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前守著這水庫,只當是澆地的水源。現在,它可是全村人捧在手里的‘金飯碗’!”
盤活資源:一紙租賃協議激活“沉睡”水面
羅家營村的家底,劉建東掰著指頭數得清楚:“咱村有烤煙1010畝,板栗6000畝等,但光靠這些傳統產業,鄉親們增收的路子還是窄。”轉機始于對資源的重新審視——村集體擁有產權的羅家營水庫,水域開闊,風景秀麗,卻長期“養在深閨人未識”。
2023年,一個關鍵決策落地:村集體將水庫的游船經營權,以每年8萬元的價格,租賃給了鎮安縣鄉村振興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同時,村里自籌資金購入了4輛觀光車,解決了游客“最后一公里”的接駁問題。
“我們2023年接手后開始整合規劃,2024年正式運營,市場反響很好,今年我們又追加投資,重點改造升級5個水上娛樂項目,比如新引進的摩托艇和水上飛龍,很受年輕人歡迎,游客量肉眼可見地比去年增長了不少。”鎮安縣鄉村振興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馬浩然指著水面上疾馳的摩托艇,“看,那就是新項目帶來的活力!”
返鄉創業:農家灶臺飄出致富香
水面上的熱鬧,迅速點燃了岸邊的創業熱情。嗅到商機的村民紛紛行動,農家樂、民宿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城里生意再好,總覺得根在這里。”羅家營村二組的蔡文麗快人快語。她曾在縣城經營飯店多年,手藝精湛。2021年,看到村里旅游發展的勢頭,她毅然回到家鄉,投資建起了“水鄉農莊”。正值中午,廚房里鍋勺叮當,香氣四溢。
“最多能同時開10桌,周末和節假日,不提前預訂根本排不上隊,水庫的魚、山里的野菜、自家養的土雞,城里客人就愛這口‘土’味兒!”蔡文麗一邊麻利地擦著桌子,一邊笑著說。返鄉,讓她找到了事業和鄉愁的雙重歸屬。
同樣把目光投向“家”的,還有46歲的盧高峰。他拿出積蓄,將自家老宅徹底翻新改造,打造出擁有15個床位的特色民宿。
“以前哪敢想,自家房子也能變成‘賓館’賺錢?”盧高峰憨厚地笑著,“現在旅游旺季,床位經常供不應求,守著家,收入比在外東奔西跑打工強多了,還能照顧老人孩子。”窗外,水庫風光如畫,成了他民宿最動人的招牌。
村頭巷尾,煙火氣最濃的當數村民謝益艷的小吃攤。油鍋里,她的招牌“紙包魚”滋滋作響,獨特的香氣霸道地鉆進路人的鼻子。攤位上,涼皮晶瑩剔透,包子熱氣騰騰,米線、烤肉琳瑯滿目。
“別小看我這攤子,”謝益艷一邊麻利地打包一份紙包魚遞給西安來的客人,一邊樂呵呵地說,“好多客人專門開車來,就為吃這一口。吃完還得打包幾份帶走!咱這小本生意,也沾了旅游的光咧。”
客似云來:西安人的“后花園”漸入佳境
“周末想放松一下,開車不到兩小時,就能從西安的喧囂一頭扎進這青山綠水間,劃劃船、嘗嘗鮮,娃也有地方玩,多舒坦!”來自西安的游客張先生一家坐在“水鄉農莊”的涼棚下,享受著水庫吹來的涼風,對記者感慨道。
“西安來的游客是絕對主力,能占到六七成,剩下的就是咱們商洛周邊幾個縣的,大家來羅家營,核心吸引力就是這好山好水好風光——春天看連片的油菜花海,夏天來親水消暑、坐游船,再嘗嘗地道的農家菜。”劉建東對客源結構了然于胸,“周末、節假日以及整個夏季是絕對的客流高峰,為了提升體驗,村里不僅完善了兒童游樂設施,今年還配合公司新上了摩托艇、水上飛龍等刺激項目,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劉建東望著波光粼粼的水庫目光堅定地說,“讓這池‘活水’長流不息,帶來源源不斷的富足與希望,是我們羅家營人共同的奔頭!”月河的水,靜靜流淌,倒映著羅家營越來越紅火的日子,也映照著鄉村發展的無限可能。(通訊員 靳天龍)
記者手記:從依賴烤煙板栗的傳統農莊,到如今因一池碧水而活力四射的旅游熱點,羅家營村的蛻變清晰可見。村集體經濟通過資源租賃水庫獲得穩定“活水”,再反哺投入觀光車,形成良性循環;市場主體(縣振興投資公司)的專業化運營帶來項目升級和客源拓展;而村民的返鄉創業的農家樂、民宿、小吃,則讓鄉村旅游充滿了真實的溫度與蓬勃的內生動力。這條“靠水吃水”的新路,不僅鼓了村民的腰包,更讓羅家營村成功躋身省級鄉村旅游推薦名錄,成為區域鄉村振興的一個生動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