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7 12:12:32
隴南市武都區近年來聚焦農業綠色發展,通過創新"白色污染"治理與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雙軌機制,著力破解農業面源污染難題。武都區以系統化治理思維統籌推進廢舊農膜回收和尾菜處理工作,形成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良性互動格局。
在農膜污染防治領域,當地構建起"宣教引導+體系支撐"的治理模式。通過融媒體矩陣開展環保知識常態化傳播,結合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顯著提升農戶對殘留地膜危害的認知度。同步完善三級回收網絡,建成覆蓋16個鄉鎮的23個標準化回收站點,配套專業分揀壓縮設備,實現"田間收集-站點歸集-企業再生"閉環管理。創新實施的"以舊換新"政策,激發農戶主動參與積極性,2023年度農膜回收總量突破2340噸,綜合回收率達85.2%。
針對蔬菜產業伴生的尾菜治理,武都區探索出"產地消納+終端轉化"的多元路徑。在種植端推廣尾菜堆肥還田技術,建立示范基地12處,培訓新型經營主體86家。流通環節引入市場化機制,在吉慶壩等3大蔬菜集散中心配套建設預處理車間,年處理能力達2萬噸。重點培育的隴南綠環公司采用生物發酵工藝,將尾菜轉化為有機基質產品,填補了當地尾菜工業化利用空白。環境執法部門建立"天眼+網格"監管體系,2023年查處違法傾倒案件7起,推動尾菜處理利用率提升至54.9%,較上年增長8.3個百分點。
武都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通過構建"政府主導、企業運作、農戶參與"的協同治理機制,全區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年減少化肥使用量1200余噸,帶動循環經濟產值突破800萬元。下一步將深化"物聯網+"智慧監管平臺建設,力爭2025年實現農膜全量回收和尾菜80%資源化利用目標。(王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