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6 13:00:23
近年來,隴南市武都區將撂荒地整治作為保障糧食安全、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通過政策引導、科技賦能、產業融合等舉措,累計整治撂荒地超23萬畝,昔日的荒坡地正逐步蛻變為“致富田”“希望田”,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注入新動能。
武都區依托“農事直通”App等技術手段,組織鎮村干部深入田間地頭,逐戶逐地塊開展地毯式核查,精準掌握撂荒地位置、面積及成因,建立動態臺賬,確保“不落一戶、不漏一塊”。2023年,全區完成1.4476萬畝撂荒地整治,實現動態清零目標。
針對勞動力外流、土地零散等問題,武都區創新“自種+流轉+托管”模式,鼓勵農戶復耕、能人代種、合作社托管。馬營鎮張坪村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能人大戶”聯動,整治120畝撂荒地種植小麥、洋芋,并引入植保無人機實施“一噴三防”作業,提升糧食產量。梁塄坎村則采取“糧藥結合”模式,種植當歸、黨參等中藥材,間作玉米、小麥,兼顧經濟收益與糧食安全。
同時,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農業示范區,如馬營鎮結合復墾土地發展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利用星空露營等資源,推動農旅融合;洛塘鎮則通過種植獎補政策,引導農戶在撂荒地種植油菜、冬小麥等作物,形成“戶戶種糧”的積極氛圍。此外,全區劃分中藥材優勢產區,推廣椒糧套種模式,優化土地利用效率,促進農民增收。為嚴防撂荒反彈,武都區強化政策宣傳與監督,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嚴厲打擊亂占耕地行為。同時,通過代耕代種、土地流轉等方式,建立“復耕復種+托管托底”機制,確保整治成果長效化。2022年秋播期間,楓相鄉搶抓農時,復墾土地種植冬小麥550畝,為來年豐收奠定基礎。
從雜草叢生的荒坡到生機勃勃的良田,武都區以撂荒地整治為突破口,不僅守住了耕地紅線,更探索出一條生態保護與產業振興協同發展的新路徑。未來,全區將繼續深化整治行動,為鄉村振興和糧食安全筑牢根基。(趙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