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5 09:48:03
4月8日,西安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深化六個改革’ 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系列新聞發布會。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趙向軍圍繞全市推進更高水平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共同富裕,扎實抓好2024年“八個新突破”重點工作,全力推動2025年“深化六個改革”的有關情況進行介紹。
過去一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67.19億元,增長3.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85元,首超2萬,增長6.9%,快于城鎮居民2個百分點,鄉村振興暨城鄉融合發展實現新跨越。
一是糧食生產實現“二十一連豐”,“菜籃子”工程國考連續3輪優秀
2024年,西安市糧食生產實現“二十一連豐”,“菜籃子”工程國考連續3輪優秀,成為包括直轄市、省會、副省級城市在內的36個大中城市中3個連續3輪獲得優秀的城市之一,并且在全國現場會上作經驗交流。整市體系探索推進耕地保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一縣(區)一策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入實施“百千萬畝”高產示范方聯動創建,建成百畝攻關田507個、千畝示范方263個、萬畝示范片17個,打造“噸糧鎮”22個、“噸糧村”27個。
二是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全市7.11萬戶23.60萬脫貧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穩定達標。全年累計納入監測1436戶4527人,消除風險1107戶3660人,風險消除率達80.8%,穩居全省前列。
三是全鏈融合推進“五好”都市現代農業
閻良、長安、藍田九間房等多個區、鎮入選國、省示范創建。“三區一帶三基地13+6集群”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持續優化壯大,建成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4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2個,乳制品、蔬菜、獼猴桃3條百億級和葡萄1條50億級產業鏈加快推進。周至縣、藍田縣獲評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藍田縣董嶺村、峪口村,長安區石砭峪新村,鄠邑區胡家莊村和周至縣駱峪村等5個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四是全力優化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
全力優化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務實推進“千村示范、全域提升”工程,90個村入選首批省級“千萬工程”示范村,占全省1/5。持續深化農村“三資”專項治理,出臺《西安城鄉融合要素流轉交易管理辦法》,組建全國首個城鄉融合要素交易市場,推動12類158宗項目交易,成交金額7億元,為村集體增收5.78億元,帶動農民增收9541.27萬元。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創新實踐“七步和美”工作法,系統推進鄉村產業、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打造西安都市現代農業創新基地5個、西安鄉村空間站8個和一大批團建基地、青年鄉創客、鄉村會客廳等典型,走出了鄉村分解城市功能、城鄉融合發展的“西安路徑”。
五是大力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
西安智慧農情監管平臺、智慧農業、無人農場等新場景、新業態廣泛運用。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9%,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71%。西安數智農機豐富拓展西安智慧農情監管平臺應用場景,護航糧食及重要農產品生產。簽訂《西安市與奧什市進一步加強農業合作交流備忘錄》,成立西安—北哈薩克斯坦州農產品檢驗前置服務促進中心。
今年,全市農業農村系統將聚焦加快城鄉融合發展、鄉村全面振興“兩大主題”,以“千村示范、全域提升”工程為牽引,持續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大力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守牢糧食安全和防止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一體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與“雙增收”,探索走出一條特大城市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西安路徑”。
實施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 全面保障糧食安全 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
堅持穩面積、提單產兩手發力,實施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建立糧食主產區縣、鎮街整域推進機制和其他鎮街整村推進機制,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84.3萬畝以上,總產量保持在140.4萬噸以上。加強良田建設及用途管控,探索建立耕地、永久基本農田和高標準農田“一張圖”“一套數據”一體化管理機制,全年建設高標準農田5萬畝以上。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持續推進設施蔬菜現代化改造,建成運營全市首個菜籃子城市保障中心,培優壯大畜牧養殖規模,加快特色果業提質增效,構建形成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提升防返貧監測幫扶效能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健全完善覆蓋全體農戶的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工作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和預警篩查,做好防止返貧幫扶政策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銜接并軌相關工作。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成果,深入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推進幫扶產業提質增效。加強重點幫扶縣、鎮、村政策支持和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健全脫貧攻堅資產長效管理機制,促進經營性資產保值增效,確保公益性資產持續發揮作用。
打好農業重點產業鏈硬仗 大力推動都市現代農業 高質量發展
加速發展縣域農業首位產業,推動區縣建設十億級農業首位產業鏈,鼓勵鎮街培育億元級特色農業產業鏈。啟動實施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著力構建“1+7+N”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體系。堅持重大項目引領,實施龍頭企業帶動,建設一批產業集群、產業園區和產業強鎮。豐富三產融合載體,打造“西安都市農業創新發展基地”,加快推進縣域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區、高效農業生態觀光園、農業新經濟產業園等項目建設,以農業與文化、旅游、生態、互聯網等產業跨界融合,培育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
深入開展“雙增收共富?!毙袆?nbsp; 持續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培植農村集體經濟項目,支持各類集體經濟組織經營規模發展壯大,創新聯農帶農機制,通過產業升級、三產融合、社會化服務、資產運營等方式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持續深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等突出問題整治,加強農村集體“三資三化”管理平臺監管運行,研發運用紀委監督模塊及財務公開終端APP。持續探索創新城鄉融合要素交易品種、優化交易模式,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交易平臺,促進集體經濟發展,農民財產凈收入增加,2025年城鄉融合要素交易市場年成交額突破15億元。
加快400個市級重點村建設 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畫卷
持續推進“千村示范、全域提升”工程,以“一村一方案”加快400個市級重點村建設發展和全面提升,申報創建省級“千萬工程”示范村60個。圍繞產業發展配套、平急轉換安置和城市功能承接等規劃目標,持續推進“西安鄉村空間站”建設。深化“光伏+”整村推進模式,加快農村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建設。提升鄉村善治水平,深入開展“西安鄉約潤鄉村”主題實踐活動。協同推進農村廁所糞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一體化治理和資源化利用,高質量完成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任務。
打造“西安都市現代農業新質生產力廊道”加速釋放鄉村振興新動能
聚焦農業最新科技成果轉化,以項目實施為載體,以“和美鄉村”建設為基礎,在環山路沿線構建“廊道+園區+村莊”的復合型空間布局,打造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農業新質生產力廊道。重點圍繞生物育種、智慧農機等核心領域,建設一批種業基地、無人農場等標桿示范類項目;圍繞環山路農業特色產業,布局一批設施農業、精深加工等提升改造類項目;立足區域資源稟賦,吸引落地一批三產融合、業態創新的招商引資類項目。目前,已策劃包裝神禾塬無人農場項目、獼猴桃產業集群項目、石榴全產業鏈項目、設施蔬菜綠色生產基地建設項目,計劃投資金額約14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