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9 09:41:33
人勤春早功不負,奮斗實干啟新程。當春日的第一縷暖陽灑向靖邊大地,這片充滿希望的沃土便開啟了新一年的耕耘序章。連日來,靖邊縣牢牢把握春季農業生產的關鍵節點,全面投身春耕備耕工作,將“不負春光,貴在行動”的理念鐫刻在田野間,為全年農業生產開好局、起好步,筑牢根基。
全鏈條發力,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開春的號角剛一吹響,靖邊縣農業農村局便迅速集結力量,組建工作專班,一頭扎進農資保供的“戰場”。工作人員爭分奪秒,積極調度種子、化肥、農藥、地膜等農業生產的“糧草彈藥”,精準摸排農資需求量,全力確保春耕期間農資供應不斷檔、不缺貨。截至目前,全縣農資儲備已達45336噸,其中化肥40540噸,穩穩守護著土地的肥力;玉米種子780噸,孕育著豐收的希望;地膜3950噸,為農作物生長營造適宜小環境;農藥66噸,為作物健康保駕護航。同時,3360臺(套)農機具嚴陣以待,已審驗拖拉機325臺,檢修4218臺,煥發出全新的作業活力。
在技術培訓與知識普及方面,該局舉辦2期駕駛員培訓班,41位新駕駛員順利結業;開展1期農機推廣技術人員培訓,20名技術人員專業能力得到提升。此外,地膜科學使用回收宣傳培訓會、春季果園管護提升培訓會相繼開展,100余人次從中受益,500余份技術資料被送到農民手中。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以“共筑滿意消費”為主題的農資打假宣傳活動火熱舉行,5000余份宣傳資料、5000余個普法紙杯發放出去,100余人次的群眾咨詢得到耐心解答,為農資市場的規范有序筑牢防線。
經深入種植意向摸底調查與細致的種植結構分析,預計2025年,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將達109.3萬畝。其中,玉米播種面積71.7萬畝,將撐起糧食生產的“大梁”;馬鈴薯20萬畝,以穩產保供助力民生;小雜糧16.7萬畝,豐富糧食品類;大豆0.9萬畝,緊跟農業結構優化步伐。油料作物預計種植面積7.1萬畝以上,為農業經濟添磚加瓦。
貼心守護,護航春耕穩產增收。
今年2月份,靖邊縣遭遇連續降雪降溫的極端天氣,最低氣溫降至-10℃,10厘米厚的積雪給大地披上銀裝的同時,也給農業生產帶來嚴峻挑戰。設施蔬菜大棚、育苗大棚在積雪重壓與低溫侵襲下搖搖欲墜,蔬菜種苗生產和蔬菜供應面臨巨大威脅。
危急時刻,靖邊縣農業農村局借助氣象監測平臺,提前48小時發布降雪降溫預警,并聯合縣融媒體中心、鄉鎮微信群、公眾號平臺等,讓預警信息如“電波”般傳遍全縣。10多名農技專家與應急隊伍馬不停蹄,分赴各鎮,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一對一”技術指導。他們幫助農戶加固大棚、清理積雪、修復保溫設施,以實際行動為農業生產排憂解難。
得益于及時有效的干預,全縣98%的設施大棚成功抵御垮塌風險,480萬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得以挽回;大棚育苗成活率達98%以上,保障了春耕生產的順利推進。預計全年蔬菜育苗產量可達1.4億株,帶動全縣農戶種植瓜菜21萬畝以上。
回望去年,靖邊縣農業農村局始終將極端天氣應對作為重點工作。全年累計發布大風、暴雨、霜凍等極端天氣預警信息25條,通過多平臺轉發1500余次,覆蓋全縣85%以上農戶。舉辦12場防災減災培訓,發放1.2萬份技術手冊,3000余人次農戶從中學習到大棚加固、應急保溫等實用技能。修訂完善《靖邊縣農業災害應急預案》,建立“縣-鄉-村”三級應急響應機制,全年成功處置8起突發災害事件,挽回總損失超1000萬元,為農業生產撐起了一把“保護傘”。
嚴密防控,為畜牧產業保駕護航。
自3月10日起,靖邊縣正式拉開春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行動的大幕。此次行動旨在構建起“產地檢疫-運輸監管-屠宰終端”全鏈條閉環管理體系,從源頭到終端,為畜牧產業安全層層把關。
靖邊縣農業農村局在改革創新中求突破,深入推進“先打后補”政策改革,大幅簡化補助流程,極大地提高了養殖戶的積極性。同時,將非洲豬瘟、口蹄疫等疫病列為重點監測對象,加大監測力度,確保疫病早發現、早控制。針對檢疫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人情證”“隔山證”等違規行為,展開嚴厲打擊,堅決維護檢疫工作的公正性和嚴肅性。
全縣范圍內,四級聯防體系全面落實,“縣-鎮-村-戶”層層聯動,形成一張緊密的防護網。散養戶免疫覆蓋率顯著提升,達到95%,群體免疫密度常年穩定在90%以上。通過定期開展技術培訓,不斷提升防疫人員專業技能,并對防疫效果進行動態評估,及時調整優化防疫措施,確保畜禽產品產量穩定、供應充足,為農民增收筑牢堅實的安全防線。
“三早”策略引領,推動胡蘿卜產業蝶變升級。
3月12日,靖邊的田野上,全自動播種機的轟鳴聲奏響了胡蘿卜種植的序曲。機械臂精準作業,點播種子、鋪設滴灌帶、噴灑除草劑等工序一氣呵成,隨后農膜覆蓋,為胡蘿卜的生長創造良好條件。
作為國內重要的胡蘿卜主產區,靖邊縣憑借“三早”策略——早備耕、早覆膜、早播種,在胡蘿卜種植領域獨樹一幟。選用優良品種,采用精準播種技術,配合水肥一體化管理和全程質量追溯體系,從種植源頭保障胡蘿卜品質。
近年來,靖邊縣政府為穩定胡蘿卜種植效益,不遺余力。積極引進40個胡蘿卜新品種,大力推廣現代標準化生產方式。在倉儲與加工能力建設上持續發力,建成102個冷藏保鮮庫,新增庫容6.6萬噸,有效解決了胡蘿卜錯峰上市難題,大大減少產后損失。120條胡蘿卜清洗流水線投入使用,日清洗量達7200噸以上,不僅提高了產品附加值,還提升了殘次品利用率。
靖邊縣成功注冊“靖邊胡蘿卜”國家地理標志和區域公用品牌,并于去年在湖南長沙成功舉辦發布會,讓“靖邊胡蘿卜”聲名遠揚。今年,為進一步擴大品牌效益,縣政府安排專項資金,對使用品牌包裝的農戶和企業給予獎補,如包裝箱每箱補貼0.9元。同時,在一、二線城市設立“靖邊胡蘿卜”銷售檔口,面積超30平方米的檔口最高獎補30萬元。此外,還出臺銷量獎補政策,每噸胡蘿卜補貼10元,年銷量達5萬噸獎補8萬元,達10萬噸獎補15萬元。多維度的支持,有效降低了胡蘿卜市場風險,助力農戶增收。
高效節水工程加速,夯實現代農業發展根基。
3月27日,靖邊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旭深入2025年高效旱作節水農業項目施工現場,督導項目推進。在紅石灣村“四位一體”集雨補灌工程現場,“要科學調配施工力量,確保4月底主體工程完工,打造節水農業標桿。”李旭反復強調。
目前,全縣9.1萬畝高效旱作節水項目正穩步推進。其中,漫灌改滴灌、噴灌改滴灌、智能水肥一體化及“四位一體”集雨補灌等工程類項目進度已達45%,預計4月30日將全面竣工。與此同時,5萬畝旱作集成技術項目已完成招標,4月底前將完成物資發放。
在靖邊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春日的暖陽灑下,處處是農業發展的蓬勃景象。2025年,靖邊縣緊緊圍繞農業生產重點領域,以保障畜牧產業安全、推動胡蘿卜產業升級、提速高效節水工程為著力點等一系列舉措,在畜牧、蔬菜種植、水利建設等方面全面發力,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一幅農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畫卷正在靖邊大地徐徐展開。
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符金壯 通訊員 白凌燕 楊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