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1 13:21:26
三月的武都大地,春意盎然 。當下正值春耕春管的關鍵時節,為確保糧食豐收,連日來,隴南武都區農技中心在區委、區政府和武都區農業農村局黨組的堅強領導下,搶抓農時、科學部署,積極組織農技人員下沉到生產一線,深入田間地頭全方位開展春管農業技術指導服務行動,實現農技服務“零距離”,為全年農業生產開好局、起好步,全面筑牢糧食安全根基。
春耕護航,病蟲細訪。隨著溫度的逐漸升高小麥、油菜也進入了生長的關鍵階段。連日來,武都區農技中心積極行動,組織技術人員穿梭在麥浪、油菜之間,他們蹲下身子,仔細查看每一株小麥、油菜的葉片和莖稈以及長勢情況,對病蟲害的發生情況進行全面細致地排查。針對不同的生長狀態和病害程度,技術人員現場“把脈問診”,開出一張張“管理良方”,從施肥用藥量到病蟲害防治時機,給出精準實用的建議。
糞肥還田,綠色發展。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圍繞農業高質量發展目標,持續深化化肥減量增效行動,推廣農家肥科學施用,糞肥科學還田是實現“變廢為寶”的關鍵。武都區農技中心組建農技服務隊,為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戶提供全程技術指導,為農戶定制“有機肥+化肥”配比方案,實現“一地一策”精準施肥,切實改良土壤結構,激活耕地潛能。
在武都區花椒油橄欖、中藥材、茶葉種植區域,技術人員將高溫發酵殺菌腐熟后的農家肥集中運送堆放到田間地頭,一輛輛滿載黑黝黝農家肥的車輛正有序的駛入田間地頭,農民們背起背簍穿梭在地頭,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目前,糞肥還田工作已全面展開于今年底,將全面完成任務。肥家肥的施用將有效改善土壤結構,解決土壤板結,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加果樹及莊稼的根系吸收養分的能力,提升農產品品質,不僅解決了糞污處理農業面源污染難題,還能變廢為寶減少化肥使用量,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農技下鄉,春耕有料。為助力農戶增產增收,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與補助項目的落實,近日,農技人員深入鄉村,為農戶們送去馬鈴薯種子、地膜和肥料。今年農技中心在龍鳳鄉、魚龍鎮、馬營鎮建成600畝春播馬鈴薯示范基地,為基地農戶免費發放馬鈴薯脫毒種子120噸、地膜3噸、復合肥24噸、有機肥96噸。這些物資承載著科技的力量,是豐收的希望。農技人員不僅送來了物資,還現場為農戶講解種植技術,從馬鈴薯的播種深度、地膜的覆蓋技巧,到肥料的科學使用方法,事無巨細。后續,農技人員還將持續關注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全程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確保農戶們在這個春天播下希望,迎來金秋的豐收。
嚴查農資,護航春耕 。為全力保障春耕農資供應安全,農技中心組織人員深入各鄉鎮對轄區內農資門市部開展專項檢查,技術人員重點查看、化肥、農藥等農資儲備情況,嚴格核查產品標簽、質量合格證明及購銷臺賬,嚴打銷售假冒偽劣、過期農資等違法行為。同時,現場指導經營戶規范倉儲管理、及時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做好安全生產等,并面向農戶普及“識假辨劣”技巧,推廣綠色高效農資產品。通過“監管+服務”雙管齊下,確保春耕農資“量足、質優、價穩”,為全年糧食豐產筑牢“第一道防線”。
下一步,農技中心將繼續秉承“服務農業、服務百姓”工作理念,以技術創新為引領,充分發揮農技支撐作用,扛牢技術責任,全面做好技術指導服務。(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