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1 09:21:04
今年以來,站兒巷鎮緊緊圍繞做好新時代黨的社會工作,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凝聚服務群眾工作為著力點,勇于實踐探索,扎實履職盡責,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全鎮社會工作穩步發展。
全面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完善社會服務功能。站兒巷鎮積極推動“黨建+治理”深度融合,扎實開展理論學習教育,督促落實好“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制度,強化對全體黨員的理論武裝。健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指導員3名, 深化多元共治格局,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扎實開展規范清理掛牌專項工作,全面清理不符合要求的掛牌,確保黨組織陣地“輕裝上陣”。新建了站兒巷社區紅色故道驛站,建立服務事項清單,以精細化服務著力提升基層治理成效,促進為民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持續深化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網格化矛盾糾紛排查體系,將全鎮按村劃分為13個網格,由村黨支部書記擔任網格長,下轄網格員265名。同時,充分發揮社區“大黨委”工作機制,深化“雙報到”工作,構建以“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先鋒黨員”為主體的基層治理鏈條,實現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一盤棋”思考、“一張網”規劃、“一體化”推進。有效聯結社區、機關、駐鎮單位等各領域黨建資源。明確任務,靠實責任,全面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及時阻斷不同領域風險的轉化通道,防止信訪問題轉化、復雜、升級。全面推進重點信訪事項化解,嚴格落實重點人員屬地穩控責任,提升網上信訪工作水平。全鎮成立78支志愿服務隊,常態化開展認領群眾“微心愿”工作,累計認領群眾微心愿200余個,開展政策宣講、健康義診、文明創建、環境整治、關愛服務、民意收集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300余次,辦結民生實事1500余件。有效實現訴求在網格反映、資源在網格整合、信息在網格收集、隱患在網格排查、環境在網格維護、服務在網格開展、問題在網格解決,把網格打造成快速響應的治理前哨。
建立基層自治體系。嚴格議事流程,規范決策程序,推動“四議兩公開”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全鎮12個村1個社區,結合政策法規和村情民意重新修訂村規民約,推動群眾走出家門、融入網格、參與治理,讓基層治理有制可依、有規可守。同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鎮、村、組三級人民調解機制,共組建有鎮調委會1個、村調委會13個、調解小組61個,人民調解員54名,不斷完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截止目前,全鎮排查化解矛盾糾紛122件。
規范村務公開 打造“陽光村務”
站兒巷鎮緊緊圍繞“五規范一滿意”目標,在12個村1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人口比較密集處高標準、規范化設置固定村務公開欄,結合政務公開網站、微信公眾號和千村千群,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確保村級事務與村民“面對面”,讓群眾心里都有一本村務“明白賬”。并對全鎮村、社區規范村務公開、組織規范掛牌等工作全覆蓋開展督查,現場發現反饋問題4條,跟蹤問效整改到位。同時,充分發揮村民的監督作用,設立舉報電話和意見箱,鼓勵群眾對村務公開工作進行監督和舉報,進一步推動村務公開規范化管理工作提質增效。
完善“一約四會” 助推鄉風文明
在推動“一約四會”工作的過程中,站兒巷鎮不斷創新工作方法,確保各項制度得到有效執行。一是實行“個性化”制定。在村規民約的制定過程中,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確保每一條規定都能得到村民的普遍認同。根據村、社區實際情況,對村規民約進行了“個性化”調整,使其更加符合我鎮的發展需求。二是加強宣傳教育。利用廣播、宣傳欄、微信群等多種渠道,對“一約四會”的內容進行廣泛宣傳,確保每一位群眾都能了解并遵守相關規定。組織開展了文明新風、移風易俗宣傳活動68場次,發放宣傳品500余件,宣傳單2000余份,進一步引導村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三是強化監督考核。建立了完善的監督考核機制,定期對“一約四會”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評估,對表現突出的個人和集體給予表彰獎勵,對存在問題的及時進行整改。這一舉措有效激發了村民參與“一約四會”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統籌志愿服務資源,提升為民服務能力
站兒巷鎮將精神文明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有效抓手,聚焦“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目標定位,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加強志愿服務組織的社會化孵化,通過選樹一批志愿服務帶頭人,組建志愿服務組織、招募志愿者。圍繞群眾需求策劃服務項目,根據服務項目招募志愿者,因事找人、人隨事走,分類開展集中式、站點式、配送式服務。針對困難群眾、困難家庭,聚焦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實施“一對一”、“多對一”特惠類志愿服務項目。統籌全鎮志愿服務資源,圍繞群眾需求,合理制定各類志愿服務活動計劃,推動服務常態長效。在提升扶老助殘、結對濟困等“傳統科目”含金量的同時,積極創新專業志愿服務項目,打造多樣化的志愿服務品牌,不斷增強公眾對志愿服務的認同感和獲得感。
(吳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