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8 09:34:37
低空經濟不僅為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注入強勁動力,更是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切入點。除了大眾所熟知的無人機植保,低空經濟又為農業農村發展帶來哪些新變革?“低空經濟+農業”又能碰撞出何種新火花?
在螺旋槳的轟鳴聲中,直升機穿過低空氣流,平穩地飛行著。游客透過舷窗,盡情欣賞著腳下連綿起伏的山脈,遠處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湛藍的海水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從山東省日照市嵐山通用機場起飛,一次濱海低空游覽飛行與農文旅融合的完美體驗就此拉開序幕。
從直升機上俯瞰,日照市萬畝茶園與大片麥田盡收眼底。在茶園和小麥的播種管護過程中,同樣離不開農業無人機的“保駕護航”。“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農業無人機應用面積最大的國家,每年作業超過21億畝次,農業無人機飛行小時數占整個無人機行業的98%。航空植保統防統治效果較農民自防提升了10%至20%,農藥使用量減少20%至30%。無人機及相關裝備的應用讓農業植保、播撒、信息監測等環節更加智能化和精細化,大幅提高了作業效率和精度。”華南農業大學教授蘭玉彬介紹道。
近年來,“低空經濟”一詞熱度不斷攀升,成為各界矚目的焦點。今年全國“兩會”上,“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被提升為國家戰略。隨著低空經濟的悄然興起,無人機正逐漸成為農業現代化的關鍵科技支撐,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也被廣泛應用,為農田管護插上了“科技之翼”。低空經濟不僅為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注入強勁動力,更是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切入點。除了大眾所熟知的無人機植保,低空經濟又為農業農村發展帶來哪些新變革?“低空經濟+農業”又能碰撞出何種新火花?
“低空經濟+農業”為何廣受關注?
“這款無人植保機作業一畝地需要多久?”“會不會漏噴或者重復噴藥?”“不會撞到樹上吧?”……在各大農業展會上,低空經濟與農業深度融合的成果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在今年9月于浙江杭州市召開的第三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上,混動貨運無人機、島際物流水上起降無人機、“小天”無人機自主作業智能體等來自低空經濟的創新產品被集中展示與發布,其中有一款號稱可以帶著上百斤化肥“上天”的家伙吸引著許多人的注意,來自柬埔寨、摩洛哥、烏干達等國家的來賓咨詢著這個“農業好幫手”。
這款農業無人機為何如此受關注呢?杭州極目智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目”)展位負責人說:“這款農業無人機可以針對復雜地形和多種作物,是先進視覺和AI技術賦能農業的生動體現。無論是作物套種還是丘陵地區的果樹都能被精準識別,墜機風險小,在云南、貴州、廣西等地尤其受歡迎。”
在第三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上,浙江桐廬縣低空經濟展臺展示無人機和智能網聯設想。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龐博 攝
“今年芒果喜獲豐收,畝產5000斤,每畝較去年增產近25%,要說起今年豐產的秘訣,與無人機實施的三次促進果實拉長膨大的作業分不開。”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陽區玉鳳鎮朔柳村村民黃日寫說,他種植了300畝芒果,今年首次采用無人機進行芒果全程植保管理,效果不錯。
具體來說,在芒果梢期,薊馬與炭疽病是常見的病蟲害,在雨季經常相伴發生,無人機化身守護農作物的“空中衛士”。無人機搭配合作農資商提供的藥劑方案來彌霧噴灑,霧滴細且均勻,穿透性強,可直達果樹底層葉片、葉背,真正做到打勻打透,在雨季來臨之前有效扼殺病蟲害。“病蟲害少了,產量自然也就上來了,豐收的芒果個頭均勻飽滿。”黃日寫滿心歡喜地說。
無人機作業帶來的不僅是豐產,黃日寫芒果園的植保管理方式和效率也發生了巨大轉變。據黃日寫介紹:“過去果園的植保作業需要人工拉水管打藥完成,300畝的芒果園需要6個工人連續作業4天,而現在無人機植保作業將時間壓縮為一天。我不僅可以給自己果園打藥,晚上還可以給其他果園提供服務,在業務旺季搶抓時間,高效率完成作業。”
高效的同時,節本也是農戶考量的關鍵因素,節水減藥則是無人機植保的重要優勢。“無人機的噴頭將藥液霧化成微米級的超細顆粒,并利用卷揚風場使少量的水就能覆蓋果樹表面,相比人工澆灌,大大提高了藥液和水的利用率,達到節省用藥量和用水量的目的。同時,精準噴灑產生的極細、均勻的霧滴能直接覆蓋果皮而不會產生銹斑或藥害,減輕了對環境的影響,從而實現高效生產和綠色農業的雙贏。”極目公司負責人王蒙恩介紹。
田陽區實施了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補助項目,主推芒果無人機植保飛防技術,芒果“鄉土專家”陸振作為項目的特聘農技員,其所在的聯坡村共有7個農機科技示范主體,芒果種植面積1700余畝,推動了丘陵山區芒果產業機械化發展,不斷提升產業質效。
種植飛防效果好,在水產領域也不乏無人機的身影。位于陽澄湖中湖區域的蘇特農陽澄湖大閘蟹養殖示范基地,共有15個蟹塘,總面積達182畝。“這臺核載量為50公斤的專業無人機,可以定時定量均勻投放飼料,一個小時內可以作業蟹塘200余畝。”江蘇蘇州市國際航空物流有限公司業務部總經理助理朱友介紹。
除了飼料播撒效果好,相較于傳統人工噴灑飼料,無人機噴灑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按照傳統的投喂方式,平均兩個工人合作,投喂一個15至20畝的蟹塘需要半小時左右。使用無人機,只要不到5分鐘。”蘇州農發集團產業發展部總經理張欣鄂很是滿意。
低空經濟怎樣精準賦能農事服務?
無人機輕盈起飛,在空中靈活穿梭,從無人機下方的噴頭中,噴出細密的霧滴,飄飄灑灑地落在農作物的葉片、莖稈上。近年來,智慧農業蓬勃發展,很多地方無人機飛防服務已成為植保服務的“標配”。這與國家加力支持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密切相關,可以有效化解小農戶從事植保“干不了、干不好、干得不經濟合理”的問題。
“我們共培育各類農業無人機持證飛手600余人,擁有一支50人的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團隊,根據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當前農業發展現狀,規劃農業無人機板塊聚力三條‘主航道’,即農作物監測、植保飛防作業和現代農事服務。”中測航空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測公司”)董事長劉軍波介紹道。
在浙江平湖市,“農田飛行員”技能比拼大賽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來自長三角的20余名無人機操作員在這里“一較高下”。這場技能比拼讓操作員們從理論知識到無人機系統配置、飛控調試等實踐領域都得以鞏固提高。
培育鄉村市場主體、提升低空經濟服務能力,在鄉村低空經濟的場景應用端、配套服務端和產品供給端,社會化服務各環節都離不開懂農機的“新農人”。在浙江衢州市,擁有3臺以上無人機的作業服務組織29個,在冊農業無人機飛手367人,農業無人機保有量316臺。農業無人機飛手操作培訓和技能比武成為加強“新農人”隊伍建設的有效手段。
為配合現代化農事服務,集整機銷售、配件提供、維修保養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業無人機4S服務中心及制造企業也成為建設重點。衢州市推動建成農業無人機4S服務中心2個,年銷售農業無人機100余臺,年維修保養數量700余臺次。去年,從事農業無人機制造組裝的企業也落地衢州,專業研制適用于鄉村低空經濟各類應用場景的多種機型,為“三農”領域低空經濟提供有力支撐。
低空無人機技術在農田作業方面正帶來一場革新。除了在農田灌溉和植保噴灑方面表現出色,播種作業環節無人機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多旋翼無人機目前在農業中應用更為廣泛,具有可垂直起降、空中懸停、操作簡單等優點,在作物長勢監測、農藥噴施等領域“大顯身手”的同時,也能進行精準播種作業。
紹興市上虞區是浙江省“產糧大縣”,去年完成糧食播種面積48.18萬畝,產量20余萬噸,均居全省第二。上虞區不僅通過提高規模種糧補助、新增早稻種植后復種連作晚稻補貼等措施,引導和鼓勵農民安心種雙季稻,而且通過創新監督方式,開展無人機航拍種植情況,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的有效落實。
“對于農作物監測,無人機可以搭載高分辨率的攝像頭或其他傳感器設備,對農田中的作物進行拍攝和監測。通過圖像識別和分析技術,農民可以及時了解農作物的生長狀態、病蟲害情況、灌溉需求等信息,從而采取措施保護農作物的健康生長。目前與中國水稻研究所合作,用多光譜無人機進行雜草識別與測產分析,均取得較好效果。”上虞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中測公司提供現代農事服務只是上虞區“低空經濟+農業”探索的一個縮影,上虞區已整合全區8家服務組織,成立了上虞飛防服務產業農合聯,通過提供專業飛防培育,統一技術標準、藥劑使用、作業調度、售后服務,提高作業效率和農資利用率,農藥化肥使用量減少30%。
上虞區農業農村局也通過政策扶持、應用拓展、組織培育等方式,推動低空經濟與智慧農業跨界融合。上虞區出臺飛防作業補貼政策,鼓勵專業飛防服務組織開展社會化服務,對無人機飛防作業按服務面積每畝發放2.5元的作業獎勵,近5年累計發放補貼資金171余萬元,促進低空經濟在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大放異彩。
低空經濟如何成為“三農”新引擎?
隨著色彩繽紛的熱氣球緩緩升起,壯觀的火山口、秀麗的山水、錯落有致的村落盡收眼底,遠處的山巒云霧繚繞,仿佛仙境一般,熱氣球宛如穿越仙境的神奇飛行器,帶領游客領略這片土地的壯麗與神秘。在云南騰沖市,熱氣球短途空中游覽飛行、動力三角翼體驗飛行受到游客的極大青睞,已逐漸成為騰沖低空經濟與農文旅融合的亮麗名片。
騰沖市馬站鄉立足打造“中國熱氣球空飄小鎮”,依托馬站鄉獨特的火山自然生態風貌和文化資源,開發熱氣球低空旅游項目,為當地居民創造就業機會,增加收入來源,促進農村經濟的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據統計,每年有3萬至4萬人到馬站鄉體驗熱氣球和動力三角翼項目,可為周邊村民提供100余個就業崗位,增加村民收入260余萬元。
解鎖低空經濟潛力,構建多元化應用場景是核心引擎。除了農業種植與社會化服務環節,低空經濟產業與“三農”在多場景結合,“低空經濟”正逐漸成為鄉村振興和產業升級的新引擎,“低空經濟+”也匯聚了更多可能性。通過低空飛行器的實時監測,能夠及時掌握森林火險、環境質量等關鍵信息,為農業生產提供更加安全、穩定的環境;無人機能夠進行精準農業種植、農產品運輸等,這些都顯示了低空經濟與農業融合激發的重大潛力。
凌晨被捕撈上來的千島湖魚,6小時內就會出現在江蘇市場里,活蹦亂跳供食客挑選,坐了“飛的”的活魚運輸并不稀奇,但“建德—鎮江”低空物流航線的首航,為低空物流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未來,杭州建德千島湖通用機場也將把航線向杭州西部山區縣以及衢州、金華等地區輻散,因為山區地形陸運條件不及城市,利用空域優勢打破傳統物流模式,勢必會在時效上形成新的突破。”杭州建德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航空產業促進中心主任厲璟介紹道。
載著千島湖活魚的通用飛機從浙江建德市滑翔起飛。受訪者供圖
杭州發展低空經濟的產業要素有基礎,物流市場也有潛力。不光農特產品運輸可以靠低空飛行器,在桐廬縣富春江鎮蘆茨村,村民的快遞都可以實現“從天而降”。桐廬縣作為“中國民營快遞之鄉”,依托“三通一達”總部集聚優勢,在農業低空智慧運輸方面先行先試。
為推動桐廬快遞進村工作從“行政村全覆蓋”向“自然村覆蓋”轉變,探索完善“快遞進村”的新模式,中通公司運用無人機云平臺在蘆茨村開展無人機配送快遞試點,從蘆茨村快遞驛站將快遞配送至青龍塢、白云源與嚴陵塢等3個自然村,日均配送快遞可達50至80件,助力快遞“飛進”自然村。
近年來,隨著低空經濟相關技術發展和規則完善,無人機航測技術在農業保險查勘定損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去年8月,云南昆明尋甸縣玉米、水稻遭遇澇災,該地區的保險公司接到了大量的農業保險理賠申請,涉及面積廣且情況復雜,傳統的定損方式面臨巨大挑戰。在農業保險領域,定損理賠是關鍵且煩瑣的環節,而無人機影像應用于作物定損,讓農戶及保險公司吃下一顆“定心丸”。
由航天信德智圖(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組成的無人機作業組快速響應,及時抵達現場對受災區域進行作業,快速獲取受災區域作物分布情況,為理賠提供數據支撐。無人機在受災區域上空進行了多次飛行作業,獲取了高分辨率的遙感影像數據。影像覆蓋了受災農田的各個角落,清晰地顯示了農作物的受災情況,包括水淹區域、作物倒伏程度、葉片受損情況等。基于數據分析的結果,保險公司的定損人員結合保險合同條款和當地的農業生產標準,生成了詳細的定損報告并及時賠付,有效降低農戶的損失。
無人機低空遙感是傳統衛星遙感觀測手段的有力補充,具有作業效率高、數據精度高、應用范圍廣、作業條件靈活等特點。改變了傳統遙感觀測手段,實現了從“被動等待數據”到“主動獲取數據”的突破,衛星與無人機的互相補充,是目前農業保險科技服務的主要觀測手段,在農業保險多個業務環節,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隨著無人機飛控系統、圖傳系統、載荷配置、傳感器升級迭代等諸多行業新技術的發展,低空無人機遙感的應用場景正在逐步豐富,在農業精準查勘、大災應急、資源調查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低空經濟+農業”未來走向何方?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強勢崛起,被納入積極培育的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范疇,今年更是有多個省市將其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無疑彰顯了低空經濟在現代經濟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與巨大潛力。而在低空經濟的多元應用場景之中,其與農業的深度融合尤為引人矚目,一場意義深遠的變革正在悄然展開。
宏觀層面的政策指引為低空經濟與農業的融合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農業農村部部長韓俊在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強農論壇”上強調:“要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高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大力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扎實推進種業振興行動,補上農機裝備短板,發展智慧農業,以農業新質生產力驅動現代農業建設。”
針對低空經濟這個近年來的新提法、新要求,各地政府亦出臺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推動入局低空經濟產業賽道。
不久前,浙江召開了全省農業農村領域低空經濟發展現場會。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王通林在會上說,要在新賽道上搶先起飛、勇于先飛,努力推動農業農村領域低空經濟加速騰飛,為全省打造低空經濟發展高地貢獻農業農村力量。會議提出,以深化農業“雙強”為抓手,拓展“低空+農業”新基建,立足應用為先,推動跨界融合,加快形成農業農村領域新質生產力,努力打造一批農業農村領域低空經濟先行縣。要匯聚推動發展的綜合保障池,加強項目牽引、政策支持、服務管理,培養專用人才,加快形成涵養農業農村領域低空經濟茁壯成長的一池春水。
在各地關于促進低空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與實施方案中,農業是重點。四川省提出,擴大低空農林作業應用,提高農業航空作業精細化、智能化水平;河南省提出,加快植保無人機新產品、新技術推廣應用,在全省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區拓展無人機精準作業面積;湖北省提出,對從事植保作業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置植保無人機,落實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
在內蒙古呼倫貝爾農墾大興安嶺甘河農牧場分公司玉米高產攻關田里,正在進行無人機航化作業。周旭友 攝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明年要抓好九項重點任務,其中要求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兩新”政策指的是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各地積極實施報廢更新,用足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農機報廢更新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推動農用無人機換代升級。
“今年以來,衢州市已報廢20升容積以下的低載荷量農業無人機26臺,購買40升容積的大載荷量農業無人機143臺,申請使用報廢更新資金近180萬元。與此同時,推行作業補貼,各縣(市、區)統籌規模種糧補貼和統防統治補助資金,以每畝5元的標準支持植保無人機作業,去年共兌付補貼300余萬元。”衢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國家空管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空天信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承旗在2024中國(成都)國際低空經濟合作伙伴大會上說,低空經濟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隨著《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的正式實施,低空經濟已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代表。程承旗認為在條件較好的省市應率先開展試點區建設,創建技術中試基地,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化。
“政府也將不斷完善監管體系,加強對‘低空經濟+農業’活動的監管和引導。在未來,隨著技術創新的持續推動、產業融合的加深、市場需求的增長以及政策支持與監管完善,‘低空經濟+農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為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動力。”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究員薛新宇說道。
在破局之路上,政策的扶持與市場的推動猶如車之兩輪,缺一不可。推動低空經濟和智能化指導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深度應用,離不開政策支持、標準制定與生產企業合作。與此同時,市場所蘊含的磅礴力量亦不可小覷,需著力培育豐富多樣的市場需求,充分點燃企業的創新熱情與活力引擎,唯有如此,方能構建起政策引領與市場驅動協同發力的優質發展格局,為低空經濟的騰飛開辟廣闊通途。
冬日里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后,安徽合肥長豐縣左店鎮鎮長汪明帶記者去看通用機場的選址。“這個機場明年有望正式開工,以后我們不用出鎮就可以坐上飛機出行了。低空經濟發展對我們打造旅游強鎮和產業調整有重要作用。”在不遠的將來,相信更多的社會公共服務、低空農文旅融合、農林作業等業務將如繁花般綻放,“低空經濟+農業”新業態也會如同色彩斑斕的熱氣球般越飛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