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2 16:06:19
近日,在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余關鎮大花嶺村的開闊地帶,放眼望去,一排排現代高樓拔地而起,1棟、2棟……21棟,每棟6層的樓房豬舍連排成片、整齊劃一;走進豬舍,不同時期、不同種類的豬正在進食、休息;機器人正在軌道上自動化運行,將豬舍的數據實時傳輸到管理平臺……這里是內鄉縣牧原現代農業綜合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牧原綜合體”)。在這里,豬住上了樓房,機器人成了管家,養豬這一“臟活累活”成了“智慧活兒”。
攻克技術難關 提升豬肉品質
“時代不同了,傳統養豬模式早已被現代化養豬所顛覆,而現代化養豬靠的是智能化技術……”說起現代化養豬,牧原綜合體總經理張龍飛侃侃而談:“在溫濕度傳感器研發過程中,我們曾把國外先進的買回來,但是發現不適用,于是決定依靠自己團隊進行研發,以適用于豬舍內溫濕度的監控。如今難題已經攻克。”
張龍飛介紹說,如今的豬舍用上了牧原集團自研的“新風過濾系統”。該系統可進行4層過濾,從源頭保障豬舍的空氣質量,過濾系統第4層的黑色隔板能隔離約0.3微米的粒子,實現對各種病毒的隔絕。
豬舍內的智能巡檢機器人同樣出于牧原集團的自主研發。這些“豬舍管家”集成可見光攝像頭、3D攝像頭、紅外熱像儀、拾音器、氣體檢測儀等各類傳感器于一身,實時傳送著溫度、濕度、風機轉速、異常聲音等指標,后方平臺通過云監控、大數據分析和自動化設備運行,實現生豬養殖的智慧管理。
過去,飼養員很難及時發現豬只的異常狀況,容易錯失治療時機。而現在,巡檢機器人24小時不間斷運作,發現豬只異常狀況會立即將信息推送給飼養員。“當豬只有異常狀況時,就算是下班的時間,飼養員也會及時過來處理。”張龍飛表示,“這樣一來,生豬整體的存活率就會上升,豬健康,用藥少,豬肉品質得到提升。”“養重于防,防重于治”是牧原綜合體長期秉持的生產管理理念。
“科技創新”打造養豬新業態
張龍飛說,牧原綜合體實現生豬單層養殖到多層養殖,大大節省土地資源,是將近傳統養豬用地的五分之一。該項目年出欄生豬210萬頭;同時配套年屠宰生豬210萬頭的肉食品加工生產線,年產值可達70億元。
據介紹,牧原綜合體整合生豬產業鏈上的所有資源,搭建全國全球互聯網平臺,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挑戰了養殖密度、物流成本、產出效率三個極限,極大地提升了整個產業鏈的生產經營效率。
牧原綜合體“糧進肉出”的工業化、流水線式養豬模式,使牧原在成本控制、疾病防控等方面具備更加顯著的優勢。公司平均一個飼養員就可以同時飼養2700—3600頭生豬,這個效率凸顯了現代養豬業智能化、集約化等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從而使企業在應對殘酷的“豬周期”和“非瘟”時更加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