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5 17:51:01
走進兩當縣泰山鄉,一幅山清水秀的田園畫卷映入眼簾,鄉村小道平坦寬闊,農家小院干凈整潔,移風易俗、鄉村振興的彩繪文化墻隨處可見。那一句句孝老愛親的標語、那一幅幅產業興旺的畫面,悄無聲息的影響著村里的每一個人,一股“真、善、美”的淳樸氣息撲面而來,這股風氣的源頭,正是那看似簡單卻充滿力量的村規民約。
近年來,兩當縣泰山鄉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在基層治理和移風易俗中的引領作用,以“小村規”撬動鄉村文明“大變革”。各村結合村情民情,采取“支部帶頭、黨員示范、群眾共議”的模式,按照“易記、易懂、易行”的原則,由村民自己“提”,群眾共同“議”,不斷完善和修訂,讓村規民約真正成為村民的“文明指南”。
結合實際,讓村規民約記得住。來到同心村紙房組,一條干凈整潔的道路似一條絲帶貫穿整個小組。遇到村民時,即使是第一次見面也能感受到村民的熱情。同心村是一個典型的混合居住的村莊,除了本村人以外,同時還居住著新崖村、中山村等部分住戶。為強化管理,同心村村“兩委”牽頭起草了一份極接地氣的村規民約,由村民小組通過召開小組會議討論后定稿成型,由村民代表們簽字確認后開始實施,覆蓋全村所有居住戶。為了讓村民記得住,各小組除了召開村民小組會議宣傳外,還在村里的各種場合都會再進行強調。通過一紙村規民約,同心村在人居環境和村莊管理上實現了質的提升。
強化約束,讓村規民約管得住。為進一步調動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破解村規民約“掛在墻上、寫在紙上”的現象,讓村規民約真正“硬”起來。泰山鄉各村制定了貼合實際、可操作性強的村規民約,將贍養老人、子女教育、婚喪喜慶、環境衛生、鄰里和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針對違反村規民約的行為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抵制和約束內容,并規定了相應的獎懲措施。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泰山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指導8個村不斷對村規民約進行適時修改完善,確保其具有合理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以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村規民約從虛到實、從宣傳到落地再到生效,成為推進基層治理的重要一環。目前,8個村均修訂完善了符合村情實際的村規民約。
比學趕超,讓村規民約立得住。聚焦移風易俗、環境衛生整治、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內容,積極倡導文明新風,弘揚優良傳統,讓村規民約覆蓋群眾所關心的事項。泰山鄉興桃村以發展鄉村旅游產業為主,在制定村規民約時,除了常見的村容村貌、鄰里關系、移風易俗等內容外,還細化村里的“生態綠化”等條款。該村村規民約要求各村民小組要積極參加村上有關文化旅游相關的各類培訓,用好所學知識推動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此外還開展“紅黑榜”評議制度,實行積分制管理,有效激發村民內生動力,形成比學趕超、遵規守約的濃厚氛圍。
“今年來,我們針對村莊環境衛生問題,把‘門前四包’,公益性崗位清掃等制度寫入‘村規民約’中,群眾大會上村民們一致同意執行,徹底解決了垃圾清運和環境清掃問題,現在大家看到村里變美了,都舍不得丟一根煙頭了。”看到村里的新變化,新崖村黨組織書記何忠華開心地說。
在泰山鄉,村規民約不是一紙空文,它是集全鄉干部群眾智慧的成果,是一顆“約束”良好風氣的種子,只有把它融進群眾心里,才能讓村規民約更有力度。如今,泰山鄉家家比收入,戶戶比衛生,人人比孝敬,村民從鄉村治理的“旁觀者”變為“當事人”,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顏值”又有“氣質”,鄉村發展呈現出一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喜人景象。(王霄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