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8 14:47:39
日前,南京農業大學聯合新疆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等共同組織同行專家、農技推廣部門及植棉企業負責人等,前往新疆兵團第一師、阿克蘇溫宿縣,黃河流域的山東東營市、武城縣、金鄉縣,長江流域的江蘇鹽城市、興化市等地,觀摩棉花優質高產協同與高效技術體系應用示范田,并進行了測產和交流。
與會專家在新疆兵團第一師棉花優質高產協同與高效技術體系應用百畝示范田觀摩。
測產顯示,新疆南疆“百畝方”畝產籽棉769公斤、“千畝方”畝產籽棉636公斤,品級提高0.5級—1.0級,實現了肥—水—溫協同和減氮節水;長江、黃河棉區春播棉畝產403公斤,品級提高1級;麥(油)后棉籽棉畝產343公斤,且避開了棉田主要害蟲和枯黃萎病的高發期,實現減肥20%—40%、減藥20%—30%,減輕了棉田肥藥面源污染。
與會專家在新疆溫宿棉花優質高產協同與高效技術體系應用千畝示范田觀摩。
為了解決我國棉花生產長期重產量輕品質、產量品質難以協同提高,以及生產成本高、化學品投入多導致的高產不高效和生產不可持續問題,近年來在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支持下,南京農業大學聯合新疆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等單位,研究揭示了優質高產棉纖維形成的基本規律及溫光水肥作用機理,并在長江、黃河流域棉區量化了春播棉“健壯個體+溫光高能群體”、麥(油)后棉現蕾—成鈴—吐絮三集中“緊湊個體+高光效群體”指標體系,在新疆南疆量化了“溫光高能壯個體+高光效優群體”指標體系,突破了棉花優質高產協同的養分、水分、株型、生育等調控關鍵技術,集成建立棉花優質高產協同與高效技術體系5套,形成全國和地方主推技術9項,并大面積應用,有力促進了我國棉花產量品質的協同提高與高效可持續發展。
與會專家在江蘇鹽城棉花優質高產協同與高效技術體系示范觀摩。
與會專家認為,棉花優質高產協同的研究豐富了棉花栽培理論,高效技術體系的應用挖掘了長江、黃河棉區棉花的增產提質潛力,實現了籽棉產量與纖維品質的新突破,提高了麥(油)后棉的群體光能截獲量,在優質基礎上實現了群體增產,光能利用率顯著提高,南疆棉花的成鈴率和棉鈴質量顯著提升,實現了產量高、品質優,使南疆棉花栽培管理由以熱量為主轉向了溫光并重,溫、光利用率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