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8 11:14:32
陜西省是糧食主產區之一,其中渭北旱塬區是僅次于關中平原灌區的糧食生產區,是陜西省主要的旱作農業區。然而該區降水量偏少、土壤瘠薄,但光熱生產潛力大,是糧食產能提升的關鍵落腳點。
為助力“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提高渭北旱地糧食作物產量,助力渭北旱塬糧倉建設,在國家“十四五”旱農項目支持下。2024年10月7日,農業農村部西北黃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態與耕作重點實驗室主任、陜西省農業節水體系崗位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任小龍教授在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甘井鎮北張莊、同堤防和型莊村三村交界處開展“旱地冬小麥深松溝播集雨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培訓。
本次培訓主要依托前期建立的“千畝方”示范田中的200畝核心示范地和90戶技術示范戶進行,發放農資、農機具及技術指導手冊等100余件,用實際行動推進渭北旱塬區旱地小麥產能提升。
培訓會上,任小龍分析了渭北旱塬區,特別是合陽縣小麥生產的概況、存在問題及解決思路。團隊成員蔡鐵副教授圍繞農田水分高效利用及產量提升,詳細介紹了“旱地冬小麥深松溝播集雨全程機械化技術”的核心技術、關鍵步驟和操作流程,并且針對農民所提出的品種選擇、種植密度、施肥方式以及田間管理等一系列生產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詳盡細致的解答工作。在培訓接近尾聲之際,群眾對此次培訓所涵蓋的內容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并以熱烈的掌聲表達對培訓內容的認可與滿意。
據了解,“旱地冬小麥深松溝播集雨全程機械化技術”依托農業農村部西北黃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態與耕作重點實驗室、陜西省農業節水體系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陽小麥玉米試驗示范站。在各類旱農項目支持下,通過幾代人多年接力攻關,基于持續的理論研究與技術實踐過程中形成。
該技術集成地表V型溝匯聚降雨、有機培肥擴容增庫蓄水、深松耕促進小麥根系縱向生長高效用水等關鍵技術,并基于關鍵技術參數,聯合農機部門開發研制出“2BFG-18(9)(220)旱地小麥起壟施肥溝播一體機”,可一次完成旋耕、施肥、開溝、起壟、播種、覆土、鎮壓7道工序,實現降本增效、節水增產目標。
會后,任小龍表示,團隊一直按照“理論研究→技術創新→示范應用”的思路,以“技術形成一項,應用一項”的原則,多年來立足渭北旱塬,扎根生產一線,開展旱作農業理論與技術研究及應用。目前形成旱地作物深松溝播集雨全程機械化技術在前期春玉米示范田現場測產的結果達到了預期,旱地春玉米增產技術攻關取得初步成效。在此基礎上,團隊以合陽縣為窗口,繼續進行旱地冬小麥、春玉米旱作節水技術示范、推廣等工作,著力提升旱地作物單產和總產、助力建設渭北旱塬糧倉。
合陽縣農技推廣中心、甘井鎮、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陽小麥玉米試驗示范站工作人員及甘井鎮旱地冬小麥種植戶等150余人參加了培訓會。
通訊員:蔡耀輝 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李煜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