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3 15:55:14
近年來,武都區深化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秸稈處理綜合利用行動、農膜資源化利用回收行動和整治污染面源保護水資源行動的“五大行動”,積極念好“優改綠”三字經,補齊綠色農業發展短板,走穩“綠色”道路。
念好“優”字經 農業種植施用有機肥。
近日,記者走進石門鎮下白楊村,種植戶李小林正忙著采摘大棚里種植的茄子,他笑著說:“我們大棚里種植的所有蔬菜農作物,都是采用水肥一體化以及施用生態有機肥的,種植出來的果蔬不僅外表鮮嫩亮麗,而且口感爽脆甜美,深受消費者青睞。”
近年來,武都區提倡在施用化肥上投入減量,注重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化、生產模式生態化,促進綠色農業增產、群眾增收。 同時,建立完善科學施肥管理和技術體系,施肥結構進一步優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0%以上,施肥方式進一步改進。
念活“改”字經 生產方式提倡循環發展。
近年來,針對武都產生的秸稈處理現實問題,武都區以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和保護土地為目標,大力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積極推廣深翻還田、秸稈飼料無害防腐等新技術,推動出臺秸稈還田、收儲運、加工利用等補貼政策,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大大提升秸稈綜合利用水平,農作物秸稈還田率穩步提升。
同時,武都區堅持因地制宜、農用優先、就地就近、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技支撐的原則,不斷地改變生產方式,提倡循環利用發展,積極在畜禽養殖場推進糞污處理利用設施建設,實現畜禽糞污處理和資源循環利用。
念實“綠”字經 整治環境調順生產體系。
連日來,在武都區安化鎮雙廟村廢舊農膜回收點,前來交售廢舊農膜的農戶排成長隊絡繹不絕,稱重、裝車、登記、領錢一道道工序井然有序,一片繁忙,這是武都區大力推廣廢舊農膜回收工作的一個縮影。“以前廢舊農膜都是堆在路邊、渠溝里,有大風時農膜滿天飛,不僅不環保,還影響了村里的環境衛生。現在好了,村里有人現金收購廢舊農膜,把垃圾賣成了錢,大家都高興!”正在等待交售農膜的村民趙明寶這樣說。
今年,武都區將加大回收、加工環節以獎促治力度,進一步提高撿拾、回收、加工率,積極開展傳統地膜減量、替代技術研究,引進、示范全生物降解地膜,初步形成“新型地膜增產增收、舊膜回收利用、資源變廢為寶、農業循環發展”的治理農田“白色污染”新模式,讓“白色垃圾”變為“綠色財富”。(王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