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7 16:20:26
盛夏時節,走在甘肅成縣濱河公園的步道上,令人心醉的花海,干凈整潔的道路,幽雅別致的街頭小景,“遛娃”的年輕家長、玩鬧的孩子、休閑散步的市民在這里盡享愜意時光……藍天白云、綠水青山、宜居家園,城市更新發展與民生福祉相得益彰的美好。
綠色生態的成縣縣城全面 陳爭強攝
近年來,成縣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以創建國家衛生縣和省級文明縣為契機,以實施“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動”為抓手,高品質推進城市更新,高水平推進城市建設,堅定不移提顏值、增內涵,城市品質實現新提升,城鄉面貌煥發新風采。
綠色生態底色更亮麗
“現在公園綠地越來越多了,每天穿梭在被綠樹環繞的街道上,看著滿眼翠綠的美景,呼吸著新鮮空氣,心情都好了很多。”家住玉龍佳苑小區的王先生每天都要到濱河公園來散步,看到孩子們歡鬧的樣子,心里都是幸福。
和諧的成縣濱河公園 陳爭強攝
王先生所體驗的這些變化,是成縣城市品質提升給市民帶來的新變化。回望近年來成縣城市更新的歷程,濱河公園只是“風景一隅”,完善提升蓮湖公園、東河公園景觀,打造青泥河濕地公園,見縫布景城區主干道綠廊、街心綠地、口袋公園等景觀小品20余處,埋設雨污分流管網、地下弱電管網40千米,安裝智慧路燈500余盞、維修200余盞,清理“蜘蛛網線”5000余米,規范建筑工地圍擋2320米,不斷刷新城市的“顏值”,也讓市民轉角邂逅精致美。
城市園林綠化是城市環境的生態底色,也是提升一個城市氣質、顏值的重要因素。成縣立足全面啟動“中國天然氧吧”“中國氣候宜居城市”“避暑旅游目的地”品牌創建,積極推進城區園林綠化改造,加快森林城市建設,全力構筑城市生態保護屏障。
近年來成縣實施重點流域生態治理,增加水域面積10萬平方米,擺放駁岸石4900米,全力打造4A級青泥河風情線景區,綠化美化綠地15余萬平米,累計建設城區綠地425.98公頃,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3.75公頃,人均13.03平米,同時布局體育活動場地,提供多類型設施,豐富市民的公共生活,進而打造配套完善、市民認可的多元活動休閑社區,群眾生活品質、獲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極大提升和改善。
提升改造后的成縣蓮湖公園 陳爭強攝
城市宜居生活更美好
“原來這一片到處都是破破爛爛的,更新改造不僅把周邊的老舊小區重新粉刷一新,而且把道路拓寬了、陡坡的路段進行了緩坡改造,加裝了路燈,出行更加便捷。”成縣紫金花園小區的楊先生說。
居住環境美起來,群眾幸福感強起來。走在西關村八一路,只見道路平坦干凈,老舊小區披上了靚麗的“新衣”,新建的蓮湖小吃城經營規范有序,蓮湖公園環境優美、設施完善,成為群眾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為附近群眾提供了愜意舒適的生活環境,極大地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指數。
近年來,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529戶,建設中小型停車場8個,新增車位600個,啟動“紅色物業”“小區美”創建行動,引導“三無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積極協調籌備成立物業協會,不斷培育壯大優質物業服務企業,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讓城市更宜居、生活更美好。
文明鑄魂幸福更有質
“請走斑馬線,騎車請佩戴頭盔。”“垃圾不要亂扔,保持環境衛生。”……開展環境衛生整治、“牛皮癬”廣告鏟除、交通秩序勸導,一抹抹“志愿紅”如點點星火,播撒在成縣的大街小巷,向群眾時時發出溫馨提醒,用行動詮釋文明內涵。
市民是城市建設的主體,市民文明素質是城市文明的內在核心與靈魂,城市品質的提升,歸根到底是人的建設。成縣把扎實開展全國衛生縣和省級文明縣創建作為城市品質提升的重要抓手,以“文明創建”“文明關愛”“文明勸導”“文明餐桌”等行動開展為內容,鄰里鬧矛盾了,有志愿者調解;空巢、獨居老人,有志愿者上門探望慰問;社區公共事務,有黨員志愿者協商解決,將一張張“民生清單”轉變成“文明答卷”,讓群眾真切體會到文明創建的成效,感受到文明的溫度。
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開展文明引導 劉建軍攝
在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養的同時,成縣實施市容市貌提升、環衛作業提效、道路秩序提標、市場經營提質“四項行動”,以重點領域重點整治帶動整體工作提升;探索開展路燈編號、市政設施賦碼管理運用,實現一碼定位、一掃報損,提升市政服務便捷便利程度;嚴格落實網格巡查、分級管理、聯合執法等制度,常態化彌補短板、完善功能、促進規范,鞏固拓展文明創建工作成效,推動城市“美顏”和“鑄魂”的雙提升。
如今的成縣,綠色生態美景讓人心情愉悅,宜居宜游的城市品質讓人幸福滿滿,一幅幅文明的動人畫面溫馨又暖心,讓生活在這座有溫度更有力量城市的人民正在向幸福生活不斷邁進。(劉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