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1 11:30:35
編者按:近年來,在推進全面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涌現出了一大批關愛農民、關注農村、關心農業、對“三農”事業有著深厚感情的企業家,他們在實現企業發展的同時,積極加入到助力“三農”事業發展的過程中,作出了許多杰出的貢獻。
為持續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進一步激發全民參與建設農業農村偉大事業的熱情,發揮有“三農”情懷的企業家助推美麗鄉村建設和產業發展,農業科技報社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最具三農情懷企業家”征集評選活動,深入挖掘有“三農”情懷的企業家們在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鄉村振興、農村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的典型事跡。
素有“千年藥鄉”美譽的甘肅省定西市岷縣,鑲嵌于地勢磅礴的隴原中部,因盛產名貴中藥材當歸而聞名天下。
在岷縣中寨鎮峪谷村長大的候永良,從小耳濡目染,與中藥材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也為他畢業后返鄉創業,建設美麗家鄉,烙下了深深地印記。
2014年,候永良的身份發生了轉變,從一位大學生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名“新農人”,也成為了鄉親們口中的“當歸雁”。他扎根家鄉黃土峪,用鍥而不舍的精神、鋼鐵般的決心,深耕中藥材產業發展,將“和美鄉村”與“共同富裕”緊密相連,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位具有“三農”情懷企業家——“頭雁”的使命和擔當。
返鄉創業,切切家鄉情
純厚的黃土高原山嶺連綿不絕,養育了地道的甘味中藥材。岷縣盛產的當歸、黃芪、黨參、紅芪等,更是成為了當地一張靚麗的鄉村振興新名片。尤以當歸最盛,因此,岷縣也被稱為“中國當歸之鄉”。
正因這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候永良淳樸勤勞的品格。“留下來,是因為鄉村振興需要一批有農村情懷,愿意投身農業的年輕人,我愿意做這樣的‘新農人’。”抱著造福家鄉的念頭,2014年,候永良一畢業就全身心投入到家鄉中藥材種植與購銷洪流之中。
大學期間,候永良學的是新聞專業,這與他要干得事一點也不對口。可他認為,只要愿意學、扎實干,就一定能成。于是,在中藥材專家的指導下,候永良在中藥材種植、病蟲害防治、防災減災等多個方面不斷實踐與探索,終在2016年,籌建了岷縣永良中藥材有限責任公司。
“我從小生長在農村,家里也是靠種植中藥材供我上的學,因此對于中藥材,我很感興趣,也更看好當前蓬勃發展的市場。”在前期的中藥材種植、銷售過程中,候永良沒少碰“釘子”。但他也漸漸明白,“投身農村事業,就是要在‘磨難’中成長,才能看到‘理想’茁壯成長。也要與農民朋友打好交道,接地氣才能助推更多人從農業中獲益。”
時間,磨掉了候永良身上的“大學生”味;時間,讓候永良成為了一名皮膚曬得黝黑的“新農人”。但他收獲了“豐碩的果實”,見識了農業的魅力,帶領鄉親們踏上了“共富路”。
扎根沃土,賦能鄉村振興
對于中藥材種植,候永良有自己的想法。2018年,在創辦了岷縣晟峪中藥材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后,候永良就將傳統的粗放型、低效化的種植模式改變為“一牧草一藥”的輪種種植方式,即在一年的種植時間里先種植牧草,然后輪種種植當歸、黃芪、黨參等中藥材,使得全年耕地沒有閑置的全新種植方式。
在綠色標準化種植方面,候永良通過政府引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建立了農村合作社和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并和種植戶合作,種植綠色中藥材,從而保障了中藥材的品質。
此外,候永良自己不僅規模化種植中藥材,更是親自指導當地農戶科學種植中藥材。憑借著對各種中藥材生長周期、土壤狀況、氣候條件及病蟲害規律的深刻理解和精準把握,他為群眾提供了更為個性化、高效化的農事指導方案。
晟峪中藥材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因其完善的經營管理和社會貢獻,2020年,被授予“岷縣產業發展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因其在農村就業帶動示范方面的突出貢獻,被評為甘肅省省級示范合作社。
中藥材發展步入了正軌,生態養殖牧場納入了計劃。2021年,在岷縣中寨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候永良創建了岷縣晟谷生態養殖牧場,現存欄高原牦牛240頭,山羊200只,西門塔爾肉牛50頭,帶動養殖戶6戶,被評為定西市市級家庭農場。
該牧場通過”公司+合作社+牧場+脫貧戶“的模式,蹚出了農業社會化服務新路徑,并以點帶面發揮培養示范帶動效應,讓更多農民成為懂技術的“新農人”,也帶動更多農民“犇”上增收致富路,為鄉村振興添力賦能。
守護鄉村 發揮頭雁效應
“他年輕,有干勁;他觀念新潮,能提出一些新的模式來發展和管理合作社;他是岷縣發展中藥材的優秀創業者,更是農村發展的領‘頭雁’。”在峪谷村黨支部書記侯玉珍看來,候永良一直都是一個很有本事的年輕人。
每年春節,候永良都會組織公司和合作社成員,慰問全村老人。2023年,候永良更是帶領全村老百姓建成“歸雁亭”,贏得老百姓一致好評。也就是這一年,他成為甘肅省2023鄉村產業帶頭人“頭雁”學員,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參加培訓學習。
面對蜂擁而至的榮譽與肯定,候永良并沒有陶醉于成果之中。他以此為契機,著力調整中藥材產業結構,引進新的種植技術,采取中藥材綠色生態種植模式,提升中藥材附加值,并積極尋求與省外企業的合作,拓展中藥材深加工和銷售渠道。
“我希望通過發展中藥材產業種植帶動村民致富,也讓周邊片區的農戶們能學會我的種植方法,提高收入。”候永良堅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目前,他還帶領合作社整治復耕撂荒棄耕土地500畝,流轉土地1000畝,大力發展中藥材綠色種植2000畝,尤其在綠色當歸種植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成功的種植產業,讓合作社種植面積也迅速擴大,產值逐年攀升至300萬元以上,帶動了周邊農戶近500多戶參與,有力推動了岷縣中藥材產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合作社也有效帶動周邊農戶就業19人,帶動脫貧戶188戶,年產值400萬元以上。帶動關聯訂單農業400余戶,農戶年均增收3000余元,為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注入了動力。
下一步,公司該如何發展?候永良規劃出了一條發展“路線圖”。他說,“未來將建設萬噸中藥材中轉倉,千噸中藥材加工生產線,不斷壯大中藥材產能,以此帶動200人以上就業,增加種植戶的收入。同時,不斷開拓中藥材銷售市場,努力讓中藥材銷售渠道多元化,從而提高中藥材附加值。”
歲月崢嶸,候永良在創業的道路上已走過了10年。從一名大學生到“頭雁”,從中藥材的搬運工到企業總經理,他一路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走來,變化的是不斷發展的產業,不變的是他的初心。
“如今,帶領農戶發展中藥材產業,投身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建設美麗家鄉,和鄉親一起致富,是我的使命。”余暉灑下,候永良的周身泛起了點點光芒。
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 王婕 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