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8 10:27:10 吳光明
7月6日,內蒙古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生導師張紅梅副教授翻譯團隊來到榆林開展《黨項遺跡》翻譯實踐調研,5名內蒙古大學翻譯碩士研究生和2名榆林學院留學生參加實踐調研。
“大家好,我是Taha ,來自榆林學院的摩洛哥留學生。今天和張老師翻譯團隊一起學習黨項文化,很有意義。”榆林學院摩洛哥留學生Taha站在山頭上興奮地說。
調研中,《黨項遺跡》翻譯團隊先后來到榆陽區上鹽灣村、米脂縣馬湖峪、橫山區王家坬考察點體驗黨項文化。
“站在上鹽灣村山峁上,我看見了對面的大川以及小川,突然間對于永樂城以及永樂大戰的一些歷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內蒙古大學研究生吉妮站在永樂城頭告訴記者。
內蒙古大學研究生付曉慶說:“這次實踐活動對我來說意義非凡,我們通過實地考察,在專家和學者的帶領下,了解到了黨項文化背后的很多知識。”
據了解,《黨項遺跡》一書由橫山區原農工部部長周鳳舉編輯整理,是黨項文化研究的一部分。幾年來,周鳳舉共查閱志書、著作等資料300多部(篇),采集圖片2700多張。經過多次篩選整理,從中汲取精華編著了222篇、插圖276張;其中故城遺址25座、古堡12座、古寨37個、古寺14座、古墓17座、文物169件、傳說17篇。
“西夏王朝公元1038年-1227年,是中國歷史上由黨項人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政權。”《黨項遺跡》執行主編周鳳舉記者說,“黨項民族以夏州和銀州為政治中心,橫山來說,姓黨和葉,榆林有葉等姓氏大部分屬于黨項人后代。”
內蒙古大學2023級英語筆譯研究生黃婧媛感言:“這次實踐活動呢,讓我們親身感受和學習了黨項文化,這也對我們后續的文本翻譯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也能夠通過調研學到很多知識,也可以將黨項文化和榆林文化通過翻譯傳播到世界各地。”內蒙古大學2023級英語筆譯鮑宇告訴記者。
榆林學院阿爾及利亞留學生Lee說:“黨項文化太深奧了,《黨項遺跡》我要把它送給家鄉的同學,讓他們了解黨項知識,傳播中國文化。”
在橫山區黨岔鎮銀州博物館,翻譯團隊成員們看著黨項人的實物后,對《黨項遺跡》這本書的翻譯工作有了更深入了解。
內蒙古大學研究生楊雨珅拿著黨項文物笑著說:“第二次翻譯實踐調研,我希望應用到我的專業英語翻譯,去講好黨項文化的故事,做好黨項文化的傳播。”
“今天,我們翻譯團隊從內蒙古來到榆林開展翻譯實踐,讓學生把從課堂當中學到的理論知識轉化成實踐,通過高質量實踐,讓他們能夠有質量地完成自己的學業,將來能夠走出去,走到更大的平臺去發展。”內蒙古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生導師張紅梅副教授繼續說,“作為新時代的外語人,我們要講好中國故事,把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傳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