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5 17:34:13
仲夏時節,位于陜西省銅川市宜君縣堯生鎮的堯生村,農忙已經暫告一段落,淅淅瀝瀝的雨滴夾雜著泥土的味道,這是最淳樸的鄉村氣息。
“堯生村位于堯生鎮南梁,下轄3個自然村,4個村民小組,共247戶798人,全村耕地面積3221畝,以蘋果為主導產業。”堯生村黨支部書記張永峰向記者介紹村里概況。
張永峰是土生土長的堯生人,2019年他被選為堯生村委會副主任,2021年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5年時間,他用真情與行動踐行著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承諾,在參與鄉村振興中謀求路子解決群眾真正困難。
無懼風雨 沖在救災最前線
2021年7月,受到汛期連陰雨的影響,村里40余戶村民的窯背、窯幫不同程度地出現滑塌,村民住房安全隱患較大。
張永峰和村兩委班子第一時間參與災情排查、轉移群眾,并在堯生村黨群服務中心設立臨時安置點,為受災群眾提供服務。面對村民的受災情況,張永峰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經過多方奔走,他通過積極聯系對接宜君縣應急管理局爭取到每戶2500元的補助金,協助47戶受災群眾修繕房屋。
“災難發生時,群眾的生命安全就是最大的政治責任。急難險重看擔當,我作為堯生村黨支部書記,有責任也有義務在危險來臨時沖鋒在前。”看著現在一座座被磚墻加固的村民窯洞,張永峰笑著說。
想民所想 惠民工程為群眾
在堯生村最大的一個晾曬場,夏忙后留下的油菜秸稈堆滿了這里。
以前村里沒有晾曬場,農戶種的大豆、油菜籽等糧食作物晾曬困難,大家的種糧意愿不高。2022年,張永峰積極爭取到50多萬的項目資金修建了總面積3500平方米的兩個晾曬場,不僅解決了農作物晾曬難的問題,而且改善了村民生產生活環境,為打造干凈整潔美麗庭院,營造宜居宜業良好環境提供了物質保障。
“以往油菜籽都是曬在院子里,院子地方小,需要好多天才能曬結束,尤其遇到下雨天,不容易干,更揪心。現在村里修了專門的晾曬場,非常寬敞,也解決了我們的大麻煩。”堯生村村民張秀儒說。
晾曬場的修建,極大程度提高了村民們種植糧食作物的積極性,農戶們紛紛利于果樹之間的空行套種大豆,既增加了收入,又積極響應了國家“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實施。
宣講政策 為果農撐起保護傘
蘋果是宜君縣堯生鎮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堯生村也不例外,憑借蘋果這個“鐵桿莊稼”,富裕了當地百姓們的生活,但若遇上氣候性災害導致果園果樹低產,就會影響到果農一整年的收入。
近幾年自然災害頻發,為了盡可能減少農戶損失,張永峰積極發揮黨支部引領作用,在蘋果生產上持續發力,積極對接保險公司,組織黨員干部到田間地頭宣傳政策,利用農業保險為蘋果生產兜底,為果農豐收保駕護航。
“2023年,因為突發冰雹災害,許多果園收成都不好,我們組織黨員干部第一時間深入果園查看受災情況,積極聯系保險公司,為果農的種植收益兜底,大大降低了果農的損失。”張永峰回憶道。
據了解,2023年堯生村共計投保125戶,果園1312畝,全村理賠資金達100余萬元。
除此之外,張永峰還積極動員果農給果樹安裝防雹網,政府一畝地補貼3000元,果農只需承擔三分之一的費用就能搭建防雹網,提升果業防災能力,兜住果農“錢袋子”。
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村民文化生活;
爭取資金,改善村容村貌;
……
“把群眾放在心中,群眾眼中才會有你。”張永峰笑著說,“我需要更加努力,更加用心用情,才能對得起組織的信任和培養,才能對得起群眾的信任。”
通訊員:陳碩 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