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3 16:05:27
“菇”香“菇”色,生態原味!花瓶子鎮依托生態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生態香菇種植,結合發展形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改變傳統香菇生產方式,在全鎮建設現代化食用菌溫控大棚,建成花瓶子香菇基地,不僅拓寬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還把小香菇做成了助推鄉村振興的大產業。
“花瓶子鎮位于丹鳳縣城東南部的花白山中,屬于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區鎮,可利用土地十分有限,香菇種植發展遇到人力、資源等瓶頸。”黨委書記王李鋒由衷感慨道,“不過現在不同了,現代化香菇基地的建成,不僅彌補了村集體經濟造血能力不強的短板,同時也使困難留守勞動力就業有了保證,生活從此翻開了新篇章?!?/p>
今年來,花瓶子鎮黨委、政府,積極招引項目,爭取資金支持,與陜西金時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采取“產業聯合黨委+龍頭企業+產業基地+集體經濟+庭院經濟”發展模式,投資3500萬元、規劃占地100畝、村企聯營共建3.2萬㎡現代化食用菌溫控大棚,吸納周邊600余人就近就業、年均增收2200元,為助推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強勁動能。
劉軍芳是花瓶子鎮蘇河村老莊組的一名脫貧戶,由于母親年老生病需要照顧,不能外出,以前只能靠在家種田、打零工為生,生活相對困難。自從香菇基地興建以來,她給工隊做飯,又主動與村兩委聯系到基地務工,并且按月結算工資,方便又實惠,月收入凈增加2300元。
“香菇基地真是好,原來一年生產一季香菇,把人累的喘不過氣,還不掙錢,現在一年生產三個季節,香菇產量質量都翻了還幾番,我們村的群眾,不管男女老少,只要能動彈的,最近都在基地務工,注水的、摘菇的、給工地干活的……干部群眾熱火朝天的干著,等香菇賣了,年底還有集體經濟分紅。”老黨員肖書印豎著大拇指樂呵呵的說。
“讓困難群眾的生活越過越好,這是我們村兩委和第一書記的共同夙愿。”蘇河村支書黃家華說,“下一步,我們將在鎮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幫扶單位的扶持下,將生態香菇做成咱們農民自己的品牌,錨定目標,奮力前行,不斷為鄉村振興事業獻計獻策。”(通訊員:趙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