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8 15:18:29
(胡洋 全媒體記者 陳小文)風吹麥田,千層金色的波浪翻滾,預示著又一年麥收的到來,無邊際的小麥隨風波動,蕩漾出土地的漣漪,層疊的麥浪帶來的不僅是糧食的豐收,還是農民的安穩與生生不息的希望。芒種已過,臨渭區64.2萬畝小麥進入集中收獲期,飽滿的麥穗隨風搖曳,一臺臺聯合收割機開足馬力開始收獲小麥,奏響小麥“豐收曲”。
在臨渭區官道鎮牟家村,收割機正在收割小麥
為確保夏糧及時收獲、夏種不誤農時、夏管全面到位,臨渭區精準組織,抓住窗口時期,充分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力促夏糧豐產豐收。5月30日,臨渭區召開“三夏”農業農村工作會,對“三夏”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成立了“三夏”生產工作指揮和“三夏”工作領導小組,護航糧食穩產豐收。同時建立完善各類應急預案,做好夏收作業機械調度和機收減損工作,確保夏糧應收盡收、顆粒歸倉。
在臨渭區故市鎮牛家村,黨員志愿服務隊正在幫助群眾夏收
眼下正值夏收關鍵期,連日來卻遭遇多輪陰雨天氣。為此,臨渭區緊抓雨歇期展開搶收工作,并及時完成收割機、烘干塔等設備設施的調度檢修工作,協調晾曬場地免費提供給糧農,依托農機專業合作社組建多支應急搶收小分隊,多措并舉力爭做好夏收工作。
農技人員對小麥樣品進行檢測.
在官邸鎮廟王村的麥田里,一隴隴成熟的小麥盡收“囊”中,收割機手熟練地操作著收割機,在田間開足馬力來回穿梭,麥穗脫粒、麥稈還田等作業一氣呵成,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在官道鎮武趙村連片種植的麥田里,駐村第一書記張旭東正在協助村民王東京搶收麥子和油菜。王東京看著自家顆粒飽滿的麥子,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他說:“能有這么好的收成離不開技術人員和駐村工作組的細心指導。”芒種時節,關中平原,萬畝良田機械轟鳴奏響豐收旋律,全區各地種植戶和黨員服務隊奔忙在田間地頭,搶抓晴好天氣,全力以赴推進小麥、油菜收割,呈現出一片火熱繁忙的好“豐”景。
臨渭區官道鎮武照村,田間地頭一片“豐”景
“豐”字的背后,是臨渭區圍繞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策"等等的一連串提升和轉變。臨渭區農業農村局及早動手,迅速成立“三夏”生產工作指導組,按照小麥收割進程,開展搶收作業,成立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11支,設立5個跨區作業接待服務站,全力以赴搶作業,投入1.91萬臺農業機械到“三夏”農機化生產工作中,確保全區小麥順利收獲,顆粒歸倉。
臨渭區及早行動,組織各單位騰置場地,幫助群眾收麥晾麥
截至6月5日16時,臨渭區小麥收獲面積15.35萬畝,占應收面積的23.91%,預計15日左右小麥收獲全部完成;玉米種植面積6.21萬畝;油菜收獲面積2.87萬畝,已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