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3 15:23:48
鄉村振興靠產業,產業發展靠特色。產業發展是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近年來,洛川縣石頭鎮不斷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因地制宜,積極探索“一業主導、多元富民”模式,逐步形成以蘋果產業為主導,吊籃西瓜、香瓜、蘑菇種植等多元化特色產業,促進產業興旺,鋪就鄉村振興“甜蜜路”。
“吊的稍微起一點,要讓繩子鼓勁,不要讓瓜蔓往大地勒,吊上之后再有這些吸營養的這些全部就摘了……。”
5月28日一大早,走進洛川縣石頭鎮史家河村,香氣撲鼻的溫室大棚里,一畦畦碧綠的瓜秧整齊地吊在溫棚內。撥開藤蔓隨處可見一個個瓜形勻稱、紋路清晰的吊籃西瓜隱匿于瓜藤枝蔓間。種植戶王蘇杰正在給工人就吊籃西瓜采摘的技術要領和注意事項進行詳細講解。
“今年種植吊籃西瓜16棚,分別有春秋紅、珍美兩個品種,另有博洋9號甜瓜2棚,今年與往年不同的是采取輪茬種植,現在第一茬已經大量上市,每棚可產吊籃西瓜6000斤左右。”種植戶王蘇杰介紹說,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預計每棚銷售額可達30000余元,甜瓜目前也是大量上市的黃金期,總產量15000多斤,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甜瓜的產值可達75000元左右。
穿梭在綠油油的瓜蔓間,每個瓜柄上都掛有不同數字的標記卡,工人只需根據標記卡的日期就能推算出成熟的時間,深受周邊游客、水果經銷商的歡迎,工作生活之余,三五成群的游客便會慕名前來品嘗購買。
“在抖音微信朋友圈看到了咱這個史家河的瓜園已經開園了,今天我帶了幾個朋友過來體驗采摘的樂趣,再就是嘗一下咱這個大棚里面的香瓜和吊籃西瓜,感覺這個西瓜和香瓜的口感都比咱市面上的賣得確實好吃,而且特別甜。”游客贠紅丹高興地說。
吊籃西瓜憑借個小、皮薄、量輕等優勢,成功解鎖了種植“新姿勢”,通過將西瓜藤蔓人為牽引朝上生長,結出的西瓜“吊”掛在立架上栽培,使得西瓜光照更加均勻,口感更加脆甜。如此“講究”種出來的西瓜在市場上銷售也是更受青睞,每天的訂單量也在不斷增加。
“我們當前銷售的主要方式為游客采摘+訂單銷售,最近也有周邊縣城,包括西安、延安、白水、蒲城等游客紛紛前來采摘,我們也為游客提供了禮盒包裝,每天附近的訂單可為顧客提供送貨上門服務。”王蘇杰信心滿滿地說道。
史家河村靠著種植瓜果收獲好“錢”景,黃龍山村則是大力發展蘑菇產業增收致富。走進黃龍山村蘑菇種植基地,覆蓋著黑色遮陰網的大棚鱗次櫛比。在蘑菇菌棚中,一股菇香味撲鼻而來,整整齊齊排列的菌棒格外吸引人,如云朵般的蘑菇冒出菌包,長勢喜人。種植戶郭曉強正忙著帶領工人將蘑菇分類、采摘、裝筐,干勁十足,現場一派豐收繁忙景象。
“我們黃龍山蘑菇種植基地有現代溫式大棚6個,每棚可以放30000余個菌棒,每個菌棒可以出4到5茬蘑菇。”黃龍山村蘑菇種植基地負責人郭曉強介紹說,因為蘑菇種植產業鏈需要很多工人,每年可以為周邊群眾提供50余個就業崗位,在企業增效的同時也增加了群眾收入。
近年來,洛川縣石頭鎮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特色產業結構,因地制宜,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引進、逐步推廣和優惠獎補等措施,利用轄區川道閑置土地,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積極引導群眾發展大棚吊籃西瓜、香瓜、冷涼蘑菇、貝貝南瓜、圣女果等特色產業。截止目前,全鎮已建成瓜果蔬菜種植18棚占地26畝,蘑菇10棚占地63畝;圣女果示范基地 50棚占地100畝;中藥材種植123畝,貝貝小南瓜種植60畝,輻射帶動周邊村組、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全鎮發展注入新活力,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下一步,石頭鎮將以‘千萬工程’為統領,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新途徑,堅持走產業化、規模化、特色化道路,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同時積極推行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快構建長短結合、綠色循環、百業興旺的產業體系,通過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來拓寬群眾的增收渠道,托起百姓的致富夢。”洛川縣石頭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任杰表示。
通訊員李進 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