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9 11:07:48
“今年村集體經濟計劃種植香菇8萬袋,這一批香菇從菌棒上架到出菇預計需要4個月,年產值在50萬元左右。”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花瓶子鎮花中村黨支部書記邱劍波笑盈盈地說。
5月中旬,走進丹鳳縣花瓶子鎮花中村集體經濟香菇生產基地,一座座標準化香菇大棚、一排排香菇菌棒錯落有致擺放在架子上,空氣中散發著菌棒發酵的氣味,群眾正忙著轉運成品香菇菌棒,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花中村香菇產業發展有近20年的歷程,生產的香菇朵形圓整、肉厚味美、氣味芳香,注冊了“花芝源”香菇品牌。
傳統產業要發展,探索新質生產力勢在必行。作為鄉村振興示范村,花中村把香菇產業作為村級支柱產業發展,充分發揮支部“領頭雁”作用,率先邁出創新步伐,編制鄉村規劃發展溝域經濟,著力發展香菇,茶菊,生豬,肉兔等特色種養殖產業。
投資建設現代化標準溫控食用菌大棚,逐步帶領群眾改變近20年的傳統香菇生產銷售模式,實現合作模式、資源瓶頸、季節限制、菌棒品質、生產環節、市場競價“6個新突破”,購置成活率100%的成品菌棒,進棚上架直接催菇生產,保護生態又降低成本,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
并利用現代溫控技術,突破傳統生產僅秋冬兩季的季節限制,實現香菇生產全年無休,年增加兩季產量,兩倍產能,收益翻番。企業保底、保價、保利潤模式回購鮮菇,統購統銷模式,大大縮減了采菇后期挑揀、烘干等加工環節,成本低見效快。
目前,村上有鋼架結構標準化香菇大棚101個,與陜西金時川合作正在建設現代化標準溫控食用菌大棚10個,帶動全村發展種植香菇260萬袋,村集體經濟受益突破50萬,有力有效促進村級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近年來,花中村在鎮黨委政府的帶領下,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示范村經驗,因地制宜、因時就勢,深挖生態環境和資源稟賦潛能,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將香菇產業作為首位支柱產業來抓,一以貫之促群眾增收。
下一步,花中村將在發展好香菇生產的同時,持續做好香菇產業延鏈補鏈工程,積極在提升“花芝源”品牌溢價能力上下功夫;建設網紅直播基地,占領新型主體市場;建設“人才驛站+陜西金時川+村集體經濟+農戶”的產業園區,發揮人才、龍頭企業、集體經濟的示范帶動作用;建立專業服務團隊,培育一批種植、加工、銷售、服務的“土專家”“田秀才”,帶領群眾擴規延鏈發展產業;建設有機肥加工廠,利用廢舊菌棒、動物糞便等作原料制作肥料,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保護生態環境。
通訊員 趙小莉 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 李煜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