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3 14:32:47
“聽說你有一只價值22萬元的白絨山羊,它價值怎么這么高啊?”“這只羊在各方面都表現的非常優異。比如體型好、羊絨產量高、遺傳基因穩定等,所以才會有如此高的價值。”
5月19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舉辦高質量“頭雁”培育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研討會。在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臻品展示會環節,“頭雁”學員們助力鄉村振興的典型“事跡”被一一展出,榆林市榆陽區“頭雁”學員、程翔家庭農場楊鎮通的“羊故事”吸人眼球。
楊鎮通是榆陽區的養羊大戶,通過自身的努力為當地發展‘羊經濟’帶來了1000多萬元的效益。同時,也把優質陜北白絨山羊品種帶給廣大養殖戶,帶領鄉親一起發“羊”財。他也從昔日籍籍無名的“牧羊人”成為了今日赫赫有名的“領頭楊”。
“在榆陽區,大多數人都養殖這一類型的羊,存欄量大約在450只,它不僅鼓足了養殖戶的腰包,也為榆陽區鄉村振興賦能添力。作為一名養殖戶,我非常愿意做一只‘領頭雁’,帶領更多鄉親走上致富路。”面對記者的提問,楊鎮通講述了他的“羊故事”。
“聯農帶農”年產值達3000多萬元
2001年,家在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補浪河鄉點石村的楊鎮通,放棄了穩定的國企工作,返鄉創業,先后投資1000多萬元,建起了種養結合的新型經營主體家庭農場——程翔家庭農場。
由楊鎮通飼養的精品陜北白絨山羊,體型大、羊絨產量大、絨質細長、全身絨花均勻、基因穩定。每只每年可產羊絨五至八斤,每市斤150元,是普通肉羊產絨產量的兩倍以上。
“那一只價值22萬元的羊,今年4歲了,是我培育出的一個優異品種。”楊鎮通說,由它繁殖出的小羔羊,每只能賣6000元。如果買了這只羊的后代,那羊的價值也會跟著提升,養殖戶的收入也會大大提高。
楊鎮通不僅實現了自己致富,也帶領鄉親們一起發“羊”財。他會免費上門為村民提供白絨山羊的優質種源,讓大家省去高價購買種羊的費用,這樣養殖的成本就會大大降低。
一只白絨山羊的“裂變”,給產業帶來了“倍增器”的效應。
跟著楊鎮通在農場務工學習的劉忠祥感觸頗深。“以前,楊老師把羊給我們,我們喂養技術不到位,產絨少、肉更少。7年前跟著楊老師學習,我的養殖技術提高了不少,一只只羊都被我管理的體型健碩、毛色純正。”
58歲的劉忠祥是補浪河鄉點石村的陜北白絨山羊養殖戶,他養羊已經有20年時間了,在楊鎮通的指導下,他的養殖規模擴大了,羊絨量提升了,羊肉產量也提高了,收入也翻了幾番。
“不光是我,村里還有20多戶跟著楊老師學習,現在家家戶戶都有200多只羊,個個膘肥體壯。大家不僅富了‘腦袋’,更鼓了腰包。”講著楊鎮通帶領鄉親“發家致富”的故事,劉忠祥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點贊。
近年來,楊鎮通“聯農帶農”共簽約300戶農戶,每戶收益達到了10萬元以上,300戶的總收益就達到了3000多萬元。白絨山羊養殖業已成為榆陽區的優勢產業。“我要繼續發揮‘頭雁’作用,帶領更多‘群雁’發展‘羊產業’,壯大‘羊經濟’,為榆陽區鄉村振興貢獻力量。”楊鎮通對未來發展信心滿滿。
打造陜北白絨山羊知名品牌
“我現在已經成功注冊了‘陜北白絨山羊’商標!”令楊鎮通自豪的是,如今白絨山羊已有了叫得響的品牌,打出了品牌效應,在消費市場火熱“出圈”。
楊鎮通告訴記者,品牌叫得響得益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羅軍、陳玉林,以及多位“頭雁”導師對合作社羊產業發展的指導。是他們的“把脈問診”“出謀劃策”,才讓陜北白絨山羊這一產業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在西農,經過“頭雁”的培育學習,楊鎮通對“羊產業”發展有了清晰的目標,也增強了他的品牌意識。2023年,他著手注冊“陜北白絨山羊”商標。今年,他也如愿以償拿到了這一商標。
“現在有了品牌,我就能更好地進行線上線下推廣,推動白絨山羊走向更廣闊的市場,不斷提高認知度、美譽度,有效促進白絨山羊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產業增效、養殖戶增收和保護白絨山羊優質種群的多贏。”楊鎮通說,作為榆陽區首批“頭雁”,他深知使命與擔當,有了品牌,就能產生巨大的輻射效應,以“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幫助更多養殖戶打開市場,共同走上“致富路”。
對于未來產業的發展,楊鎮通已做出了規劃。他說,在榆林市畜牧部門的技術支持下,目前正在建設榆林地區最大的凍精鮮精生產基地與人工授精站及胚胎移植工作站,后續可以讓群眾免費或低價購買到優良品種的種羊。
“今后,我將依托科技提高養殖水平,發展智能化、機械化養殖。并繼續積極推廣好的技術和經驗,讓更多的老百姓發展白絨山羊產業,讓陜北白絨山羊走向更廣闊的舞臺。”楊鎮通笑著說道。
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