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3 11:38:40
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灘羊重大專項項目驗收暨灘羊雙羔品系鑒定會議在吳忠市紅寺堡區天源良種羊繁育養殖有限公司舉行。會上,專家組組長、中國畜牧業協會羊業分會會長、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杜立新研究員宣布“雙羔灘羊”品系通過鑒定,標志著灘羊育種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羊專業委員會主任、國家絨毛用羊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鄭文新研究員,蘭州大學李發弟教授,中國農業大學羅海玲教授,寧夏畜牧工作站吳彥虎研究員,寧夏農林科學院劉自新研究員,寧夏大學張桂杰教授,作為項目專家組成員出席會議。“雙羔灘羊”品系選育團隊負責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簡稱:西農大)副校長陳玉林教授及團隊成員,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紅寺堡區人民政府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
專家組實地查看育種群
經過實地考察、現場答辯、專家質詢等環節,專家組一致認為項目組選育的灘羊雙羔基因B群體可認定為灘羊雙羔新品系,建議對該群體進一步選育擴繁,加快推廣應用。杜立新研究員介紹說,雙羔灘羊是通過系祖選育法在自然群體中快速選育擴繁形成的優良品系,是可媲美澳洲美利奴羊布魯拉多胎品系的又一次育種突破。
鑒定會現場
項目選育的一胎三羔灘羊
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總經濟師柴育東指出,種業是農業戰略性、基礎性產業,加強種業科技創新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戰略任務和重要保障。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相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寧夏灘羊選育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希望未來多方能夠持續發力,腳踏實地、協同創新,在基因編輯灘羊群體搭建方面領跑全國、領先世界。
陳玉林教授代表團隊匯報項目進展情況
陳玉林教授代表西農大育種團隊圍繞灘羊基因編輯育種和灘羊雙羔品系培育工作作了總結報告。會前,專家組實地考察天源公司灘羊核心群及實驗室,育種團隊王小龍教授詳細介紹了團隊在雙羔灘羊選育、基因編輯育種等方面開展的工作。
灘羊是我國寶貴的遺傳資源,2001年列入國家首批畜禽品種保護名錄。作為北方地區傳統的放牧綿羊品種,灘羊在轉變到舍飼養殖生產方式后其繁殖率低、體重偏小、增重慢等缺點凸顯,成為灘羊保種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卡脖子”問題。
為破解上述難題,2012年以來,在寧夏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西農大會同相關科研機構以及紅寺堡區天源良種羊繁育養殖有限公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寧夏灘羊試驗示范站)開展聯合攻關,建立了寧夏紅寺堡灘羊科技小院,積極探索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新模式,把生產一線作為現代羊產業的大課堂,打造生物育種人才培養的“搖籃”,讓“一頭熱”變成“兩頭甜”。
西農大系列工作有力支撐基地入選國家種業陣型企業、國家肉羊核心育種場、國家級灘羊保種場、國家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和國家動物疫病凈化示范場,獲批建設寧夏灘羊良種繁育工程研究中心。
灘羊雙羔品系鑒定會議合影
育種團隊在灘羊主產區經過大規模群體篩查,利用自主研發的多胎基因檢測系統,選擇了107只攜帶雙羔基因突變的灘羊作為系祖,采用系祖建系法建立了33個家系,經過3個世代以上的選育,核心育種群規模達到近2000只,品系系譜資料完整,選育技術資料齊全。
與灘羊本品種相比較,“雙羔灘羊”繁殖率由103%提高到160%以上。同時,“雙羔灘羊”遺傳性能穩定,生長性能、繁殖性能、屠宰率、肉品質等主要生產性能全面達到育種目標。通過配套精準營養、高頻繁殖、母子一體化等飼養技術,群體55%的灘羊母羊可實現兩年三胎生產,羊均增收150元以上。
“雙羔灘羊”品系選育工作為我國地方特色畜禽品種的開發和利用提供了新借鑒,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鄉村振興和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通訊員 安相 楊博華 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 胡潤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