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5 15:40:24
開欄語
2019年6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比什凱克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提出“中方愿在陜西省設立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加強同地區國家現代農業領域合作”倡議。五年來,楊凌示范區銘記諄諄囑托,在國家有關部委和陜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強力推動下,堅持區校一體,高水平建設上合組織農業基地。時至今日,基地建設實現了從“中國倡議”到“重大共享平臺”、從“愿景規劃”到“現實成果”的突破性進展,一幅“立足中國、輻射上合、聯動周邊、面向全球”的農業國際合作新藍圖在農科城大地徐徐展開。為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展示基地五年來建設成果,即日起,楊凌農科傳媒集團特推出“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建設五周年”專欄,利用報紙、電視、廣播、新媒體等平臺全媒體報道上合組織成員國“交流互鑒,合作共贏”的好故事、好聲音。敬請關注。
走進上合組織農業基地
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簡稱上合農業培訓基地)位于世界知名農科城-陜西楊凌。您知道什么是上合組織?上合組織農業基地有什么功能?經過五年發展,取得了哪些成就,做出了哪些貢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楊凌,走進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去了解它吧!
什么是上合組織?
上海合作組織是由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吉爾吉斯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國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間國際組織。它的前身是“上海五國”機制。
上合組織的宗旨是:加強各成員國之間的相互信任與睦鄰友好;鼓勵成員國在政治、經貿、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旅游、環保及其它領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維護和保障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推動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上合組織農業基地的由來?
2019年6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比什凱克上合組織成員國第十九次元首理事會上提出“中方愿在陜西省設立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加強同地區國家現代農業領域合作”的倡議。這一倡議得到上合組織各方積極響應,2020年10月21日,上合組織成員國第五次農業部長會議通過上合農業基地建設框架構想并簽定會議紀要,上合農業基地建設由單邊倡議成為集體行動。2020年10月22日,上合農業基地在楊凌正式揭牌。
上合組織農業基地的功能定位是什么?
上合組織農業基地是上合組織農業領域首個共商共建共享平臺,承擔著服務上合組織國家地區間農業協同發展的使命。
目前,上合農業基地建設按照“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聯合發展”的“上海精神”,立足上合組織國家農業資源稟賦、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和未來農業發展方向,以政府主導、多方聯動,需求導向、聚焦關鍵,開放引領、共建共享的原則,按照“交流、培訓、示范”核心功能定位,提出了“一基地多平臺、一中心多園區、一院多所”的建設思路,初步確定了“農業技術交流合作”“農業技術教育培訓”“農業技術示范推廣”“農業貿易和產能合作”等四個方面的主要功能,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上合組織農業基地五年來取得了哪些突破性進展?
五年來,農業農村部、外交部、科技部等國家部委積極響應、大力支持,陜西省委省政府高位謀劃、強力推動,楊凌示范區勇擔使命、狠抓落實,區校融合一體推進,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加快建設,平臺效能不斷釋放,成功入選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成功舉辦上合組織現代農業發展圓桌會議、上合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論壇、全球土壤健康論壇、首屆中國-中亞農業部長會議等50余項國際交流活動,50多位上合組織國家高級別官員,500多名嘉賓代表先后來楊凌出席活動、開展交流合作。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和專題講座,2000多名農業官員和技術人員到楊凌學習,3萬多人次通過網絡在線接受培訓。累計培訓農業減貧人才300余名,培養留學生300余名,聯合培養職教生200余名。建成中烏、中哈、中吉等10個農業科技園區和20個實訓基地,110多個農作物優良品種和栽培技術集成示范,推動100余項農業科學技術在上合組織國家應用,海外推廣輻射面積3000多萬畝。成功舉辦楊凌農高會、上合農博會、“一帶一路”陜西特色商品展等多項展會活動,推動陜西蘋果、茶業等2000多種特色農產品搭載中歐班列遠銷各國。各國間的經貿往來日益緊密,楊凌跨境商品銷售額累計突破5億元。
下一步,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將怎么干?
未來,基地將持續秉持“上海精神”,立足上合組織國家農業資源稟賦和未來農業發展方向,積極探索農業領域交流、培訓、示范、貿易和產能合作新模式、新機制,為陜西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建設國家農業對外開放重要窗口,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海報設計:張子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