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7 14:49:25
甘肅省慶陽市寧縣“樂萬家”文化惠民志愿服務隊由早勝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轄區志愿者焦鐵寧牽頭,于2019年組建,以全縣城鄉廣場舞愛好者為主體,以開展文藝演出為載體,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為途徑,廣泛組織動員群眾在節假日及農閑時節,積極開展文藝演出、扶危濟困、交通勸導、移風易俗等志愿服務活動,以舞聚民心、以舞樂民心、以舞潤民心、以舞暖民心、以舞強民心,成為活躍在城鄉的一道靚麗“志愿紅”風景線。目前,隊員已覆蓋全縣18個鄉鎮200多個行政村,達到4100多名,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5.6萬場次。
以舞聚民心,學習實踐科學理論
始終將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服務隊的首要使命,定期組織志愿者傳唱愛國愛黨等紅色歌曲,編排廣場舞,讓群眾在愉悅身心中受到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通俗易懂接地氣的方式“飛入尋常百姓家”。積極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強國復興有我”等宣傳教育活動220多場次,用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節目內容,唱響偉大祖國好、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的主旋律,引導農民群眾堅定信心聽黨話、跟黨走,不斷激發廣大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內生動力。
以舞強民心,宣傳宣講黨的政策
在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的間隙,聯合縣醫保局志愿者,充分利用抖音、快手、朋友圈等平臺,將醫保政策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現,使醫保政策宣傳更具特色、更加有效、更具傳播性。對年紀較大的居民群體,采取入戶發放“政策明白卡”等資料的方式進行宣傳,與群眾“面對面”“零距離”解讀政策,解答問題,切實提升群眾對醫保政策的知曉度、關注度和參與度。聯合縣人社局志愿者,通過張貼企業招聘信息、發放宣傳材料等方式,向前來參與活動的居民介紹就業創業相關政策,現場為居民講解就業創業政策補貼、免費職業技能培訓等相關業務辦理流程,讓居民詳細了解政策,享受利民帶來的實惠和便利,進一步提升就業服務能力,促進社區居民“家門口”就業創業。
以舞暖民心,培育踐行主流價值
聚焦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廣場舞覆蓋廣泛、遍及鄉村的優勢,組建文藝宣傳小分隊,定期分片區進村入戶,以文藝演出吸引群眾,以道德力量教化農民群眾,以良好家風涵育村風民風,以文明新風提升農村社會文明程度,教育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在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做貢獻的過程中提升道德境界、培育文明風尚。堅持把開展活動的落腳點放在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上,組織隊員圍繞鄉村振興、扶弱助殘、關愛兒童、服務游客等主題,深入田間地頭、農戶院落,廣泛開展送溫暖、獻愛心等各類社會公益志愿者服務活動,送去黨和政府的關愛,先后開展“敬老愛幼文化進萬家”“奮進新征程運動促健康”等志愿服務活動30多場次,參與隊員近百人次,服務群眾上千人次,引導形成了“群眾幫群眾,全民一家親”的暖心氛圍。堅持以志愿服務帶動更多群眾參與服務、自我服務,傳遞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讓志愿理念深入群眾之心。寧州不夜城景區開業后,“樂萬家”文化惠民志愿服務隊組織志愿者在游客中心、景區大門等處協助工作人員維持現場秩序,引導游客有序進入景區。組織志愿者在交通路口、停車場為游客提供信息咨詢、線路指引服務,以熱情的微笑、周到的服務迎接廣大游客,受到了游客的一致稱贊,讓景區更美更有溫度。
以舞樂民心,豐富活躍文化生活
經過多年的總結、積累、探索、創新,做到了高雅與通俗兼容,專業與業余共存的特色活動格局,歌舞、聲樂、器樂、戲曲、健身操等深受群眾喜愛。在“五一”“十一”等重大節慶和春節、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期間,組織動員鄉村群眾積極參與“贊美新時代·引領新風尚”為主題的廣場舞大賽、聯誼會,創作編排贊美新生活、展現新面貌等具有縣域文化特色的文藝節目130多個。組織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定期深入鄉村,走進社區,組織開展文藝演出和廣場舞展演比賽,豐富鄉村文化生活,將文明健康、快樂生活理念深植千家萬戶。近年來,先后圍繞中國夢、鄉村振興、黨史學習教育、移風易俗等專題,聯合教育、衛健、文化等行業部門,創作編排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彩文藝節目20多個,組織“迎新年文化進鄉村”“舞動新時代·創造新生活”廣場舞展演、“醉美新時代”廣場舞大賽等活動230多場次,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和好評,極大豐富活躍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以舞潤民心,持續深入移風易俗
以持續開展接地氣、受歡迎、有特色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為載體,“對癥下藥”為群眾做好服務,進一步增強文明實踐活動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吸引力,營造居住放心、鄰里溫心、環境稱心、文娛歡心、服務暖心的和美鄉村。緊密結合廣場舞參與群眾廣泛、形式靈活豐富的特點,將“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先進事跡、優秀家風家教故事、移風易俗先進典型、紅色革命故事以快板、說唱、小品等文藝表演的形式進行廣泛傳播頌揚。圍繞抵制高額彩禮、薄養厚葬、“制止餐飲浪費培養節約習慣”等,組織編排《勤儉節約》《孝敬老人》等主題文藝節目30多個,開展演出50多場次,發揮了弘揚道德風尚、滋潤群眾心田的教育引導作用,使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在廣大鄉村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