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3 09:35:53
4月20日至21日,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在京召開,大會發布了《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4—2033)》。《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糧食面積保持穩定,單產持續提升,在穩面積增單產有力政策支撐下,預計糧食產量可達到7.04億噸。預計到2033年,糧食單產會達到每畝429公斤,總產量達到7.66億噸。
10年展望,報告是怎樣形成的?
農業展望報告是釋放農產品市場信息的基礎性工作,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執行主席、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許世衛介紹,農業展望是農業發達國家常有的一種做法,如美國從1923年開始,每年都會舉辦農業展望大會,發布展望報告。聯合國糧農組織和經合組織則會每年做世界農業展望報告。展望期通常為5到10年,我國自2014年開始,每年發布中國農業展望報告,以農產品品種為展望對象,以10年為期,分品種進行分析,每年進行調整。
Δ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執行主席、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許世衛。中國農科院供圖
農業展望報告由誰撰寫?又是如何進行分析的?許世衛介紹,由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市場分析預警團隊撰寫,先后經過了方案制定、基礎數據調用、參數庫更新、模型運算、模擬分析、報告撰寫、分析團隊會商、領域專家會商,再由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統計局、中國氣象局、國家糧食和儲備局、供銷總社等部委參加的聯合會商,最終由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審定完成。“針對未來農產品供需變化的分析,主要是根據近期國內外經濟形勢、人口、匯率、油價等方面的新變化,綜合考慮了中國宏觀經濟、農業政策、氣象條件、科技創新、資源稟賦及國際市場等因素,基于充分的農業監測預警大數據,并采用中國農產品監測預警CAMES模型系統,對未來10年中國農產品市場供需形勢做出的基線預測,是與專家判斷相結合的研究性成果。”
2024年,我國糧食產量有望達到7.04億噸
2024年,隨著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全面實施,鄉村全面振興有力有效推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將繼續穩步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能力總體上繼續增強。
《報告》顯示,農產品中有5種農作物的產量有較大幅度增長,10余種穩定性增長,4種穩中略降。農產品消費總體穩定,消費結構明顯升級,居民糧油類消費量基本穩定或在逆減,動物性食品消費總體增加,蔬菜、水果鮮食消費略增,加工消費增加。大宗農產品進口將會有所減少,傳統優勢農產品出口增勢會放緩,農產品價格總體穩定,豬肉價格有望小幅回升。
保障糧食安全是農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報告》顯示,我國糧食面積保持穩定,單產持續提升,在穩面積增單產有力政策支撐下,預計2024年,糧食播種面積與上年基本持平,糧食單產提升明顯,糧食產量達到7.04億噸,比上年增長1.3%。其中,稻谷和小麥兩大口糧產量穩中有升,預計分別比上年增長0.5%、1.5%,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
《報告》還預測,2024年玉米面積穩中有增,農戶玉米種植意向有望提升,玉米飼料消費持平略降,工業消費穩步增長。同時,由于多措并舉支持油料生產,油料播種面積將持續增加。
未來10年,糧食增產將快于消費增長
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農業轉型升級、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提升,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在不斷加快,《報告》顯示,我國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將繼續增強,農產品供給質量與市場競爭力將顯著提升。其中,糧食產量增長快于消費增長。預計到2033年,糧食單產會達到每畝429公斤,總產量7.66億噸。糧食消費剛性增長,但增速放緩,工業消費增長是拉動糧食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糧食供需緊平衡將成為長期態勢,但是產需平衡的壓力有所緩解。
在口糧領域,稻谷播種面積將呈穩中略降的趨勢,但由于單產持續提升,產量將穩中有增,預計2033年稻谷產量將達到2.17億噸。稻谷的消費量穩中有降,年均下降0.2%。其中口糧消費和飼料消費呈下降趨勢,工業消費增長,供求總體保持寬松的格局。小麥播種面積總體保持穩定,單產繼續提高,產量穩步增長,預計2033年,小麥產量將達到1.46億噸。隨著小麥、玉米比價關系回歸正常,小麥飼用消費將會大幅下降,小麥的消費總量將呈現穩中略減的趨勢。同時,由于優質專用小麥產能不斷提升,小麥進口量將高位回落。
大豆是我國進口量最大的農產品,《報告》預測,隨著大豆單產逐年增長,進口將逐漸呈現下降趨勢。預計2033年大豆單產增至每畝193公斤,產量達到3568萬噸。隨著國產大豆的產能持續提升,大豆進口量將保持下降趨勢,年均下降1.9%。
膳食變化,禽蛋奶制品消費增長
《報告》顯示,未來10年,我國油料、馬鈴薯等農產品產量將出現持續增長,在油料方面,政策推動、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先進生產技術集成推廣應用等,將帶動單產提升,再加上消費結構優化,食用植物油進口量將有所減少。同時,隨著馬鈴薯振興計劃的推行,產量也將穩步增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膳食健康的需求越來越高,我國居民膳食結構也將不斷變化,《報告》顯示,未來10年,豬肉生產總體下降并穩定在5400萬噸左右。同時受人口老齡化以及居民消費結構優化等因素的影響,豬肉的消費量有所下降,預計年均減少0.5%。“值得注意的是,豬肉消費雖然下降,但仍是占到肉類總消費的50%以上。”許世衛介紹。
豬肉生產消費量下降的同時,牛羊肉生產銷售量則不斷增長,《報告》顯示,隨著規模化、標準化、智能化生產技術水平的提升,牛肉、羊肉產量將保持增長,預計2033年分別達到798萬噸和587萬噸,人均牛肉消費量將達到7.97公斤,人均羊肉消費量將達到4.64公斤。
同時,禽蛋產量、消費量均呈小幅增長趨勢,奶制品產量持續增長,消費量逐步提升,“2033年,我國奶制品人均消費量將達到56.9公斤,接近世界人均水平的40%。”許世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