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3 10:45:22
風吹桑麻綠,又是一年養蠶季。當前正值蠶桑生產的重要季節,陜西省蠶桑產業技術體系(以下簡稱“體系”)崗位專家蘇超研究員、包立軍副研究員等人深入田間地頭,為蠶農提供春季管理指導,進一步增強蠶農的養蠶信心,幫助蠶農織就“新絲路”,更好發揮蠶桑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作用。
3月21日-22日,專家一行來到漢中市鎮巴縣巴山鎮、興隆鎮開展蠶桑產業“抓春耕、謀布局、促發展”幫扶活動,集中培訓了巴山鎮、赤南鎮、鹽場鎮、漁渡鎮蠶桑經營主體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30余人。
現場就桑樹春伐和夏伐的技術要點,桑園病蟲害防治、施肥,養蠶生產的整體布局、消毒防病的主要方法和注意事項等進行了講解,隨后又來到鎮巴縣芝科農牧有限公司的桑園,實地指導桑園管理中修剪、施肥、病蟲害防治的技術要領。
在興隆鎮秦巴錦繡繭絲綢有限公司的桑園地,查看了養蠶場,蠶絲被加工車間等,對蠶絲被的市場銷售和品牌打造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參加培訓的蠶農紛紛表示,要將今天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實際成果,用雙手創造美好幸福生活。
3月23日,專家一行又輾轉來到西鄉縣堰口鎮司上社區美裕達蠶桑專業合作社和茶鎮雙河灌村,在調研過程中對農戶比較關心的登簇劑使用、蠶期布局、桑園樹型養成、桑園輪伐與春季防蟲、資源高值化利用等問題進行了現場培訓指導,進一步提高了農戶的種植技術水平。
3月26日,專家一行又在安康市石泉縣池河鎮明星村最美桑海果桑采摘園里上了一堂“技術課”,現場講解了“桑果優質輕簡高效栽培管理技術”培訓,幫助果桑栽植戶掌握栽植管理技術,也為產業振興培養更多的“鄉土技術人才”。
用田間地頭作“課堂”,專家現場“問診”,讓蠶桑園“長”出了新希望。去年以來,體系共舉辦培訓班6場次、開展現場培訓會20場次、指導技術咨詢300余人次、培訓基層技術人員200余人、培訓種養大戶300余戶。制作蠶桑技術微課堂短視頻6期,線上直播培訓5期。為促進蠶農增產增收和蠶桑產業健康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此外,為推動石泉縣蠶桑產業向縱深發展,體系牽頭成立了石泉蠶桑產業發展研究院,投入運營了智慧蠶桑·鮮繭溯源管理系統,推進“中國蠶桑之鄉”“中國優質繭絲生產基地”建設,厚植石泉縣“鎏金銅蠶”“金蠶之鄉 絲路之源”文化底蘊。石泉桑文旅融合發展成功入選了陜西省脫貧地區幫扶產業典型案例,蠶桑產業已然成為激活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近年來,體系也協助安康市漢濱區、子長市分別建成了安康市泰政祥專家工作站和省級蠶桑專家工作站。成功選育出耐寒果桑新品種“北方紅”和家蠶人工飼料適應性品種“興安×秦源”,助推我國果桑產業北移和工廠化養蠶。成功推廣“9215”糧桑套種模式。創新“兩段式共育、三段式養蠶”模式,實現年8批次循環養蠶。
體系還建立了桑飼料畜牧養殖示范基地,推廣飼料桑面積達6000余畝,實現桑飼料的產業化示范與開發利用。成功制定省地方標準4項、市地方標準2項、團體標準5項。安康桑葉茶、夢桃嶺桑芽菜分別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和特質農品。通過多項創新舉措,體系正全力下好“蠶桑”產業助力鄉村振興這盤“棋”,為推動蠶桑產值增效、蠶農增收貢獻“體系力量”。
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 谷幸 張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