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3 09:43:53
2024年3月24日-31日,國內某科技公司到我省漢中市洋縣部分蜂場進行粗品蜂毒采集,該公司使用高新專利技術,在不傷蜂、不影響蜂群正常生產生活的情況下采集粗品蜂毒,打破了以往蜜蜂取毒后兇暴、死蜂、減產等現象。
取毒玻璃板上干燥后刮集的蜂毒(三個蜂箱的產量)
工作人員現場采集蜂毒
與以往國外在巢門口連續通電取毒方式不同,該專利技術是使用微量電子脈沖覆蓋采集粗品蜂毒,每箱蜜蜂采集蜂毒只需15分鐘,半天即可采完一個蜂場,14天后即可循環采集第二次,一個蜂場每年可采集10次左右。該技術已在我國東部地區實施多年,相關操作細節已趨于成熟,此次屬西部地區首次進行,后續大面積推廣后將為西部地區蜂農開辟一條新的增收路徑。據了解,正常情況下8 ~ 9個強群即可采集到1克蜂毒,公司當場兌付蜂農報酬,每箱每次可給蜂農帶來15元以上的額外收入(按質論價)。
收集到瓶中的蜂毒
蜜蜂蜂毒是由蜜蜂尾部蟄針排出的一種毒液,含有多種肽、酶、生物胺和其他物質,據《全國中草藥匯編》記載,蜂毒具有“祛風濕、止疼痛,主治風濕性關節炎,腰肌酸痛,坐骨神經痛”等功效,可廣泛應用于醫藥、保健領域,具有廣闊的國內外市場發展前景。
陜西省蜂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陜西省蜂業協會副會長田永剛全程組織并參與了此次活動。
供稿:田永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