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2 15:20:04 汪巍
今年以來,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三十鋪鎮堅持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聚焦隊伍建設、產業發展、服務效能,通過抓“頭雁”隊伍、扛“共富”目標,增幸福“指數”,全面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不斷激活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新動能”。
抓“頭雁”隊伍,凝聚鄉村振興發展合力。優化隊伍結構、提升整體戰斗力。堅持制度建設,把主題教育貫穿“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認真落實黨建聯系點工作制度,細化實化各村黨支部管理舉措,營造各支部爭先創優良好工作氛圍。積極拓寬來源,通過公開招考,增設崗前培訓、試用期考察環節,提升鄉村人才層次,共選錄鄉村振興專干21人、后備干部13人;堅持好中選優,目前已進入村“兩委”班子3人,村干部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強化能力提升,創新舉辦“三彩課堂”,紅色課堂“定壓補水”,依托市區內紅色基地開展黨性教育,促凝心鑄魂強根;綠色課堂“精準灌溉”,邀請“土專家”“田秀才”和農村致富帶頭人現身說法,提供稻草覆蓋馬鈴薯、甜橘、菌菇等產業技術指導和種養植管理知識,促創新實踐提質;金色課堂“增效注力”,分期舉辦“書記沙龍”“開放麥”活動,搭建交流學習、比武趕超平臺,讓村干部談感想、講案例、匯難題、找思路,促綜合素質提升。注重“名村實訓”,選派1名村書記赴杭州參加市委組織的“沉浸式跟學”鄉村振興專題培訓,深層次、全方位學習先發地區明星村在鄉村振興等方面好經驗、好做法。開展“名師帶徒”,采用“一老帶一新”傳幫帶的形式,鄉村振興專干、后備干部定期匯報思想、總結工作;安排12人到社區、鎮直單位開展跟班學習,實現優勢資源互補,提升解決問題能力。
扛“共富”目標,打造鄉村振興產業樣本。堅持“一村一品”,打造多元化農業樣本,因地制宜發展菌菇、美國甜橘、羅氏沼蝦、蠶桑、太平集絲苗米等種養植特色支柱性產業,形成“一鎮多業”的發展格局,2023年度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達到800萬元,村均53.95萬元,培育集體經濟強村7個。打造聯動化產業樣本,圍繞“產業強鎮”發展思路,采取“黨支部+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整合利用趙寨村、羅管村、倪店村、太平村、胡大樓村5村資源抱團發展菌菇種養殖項目,全力打造金安區食用菌種植示范基地,推動村集體經濟齊頭并進。截至目前,趙寨村羊肚菌基地畝產600多斤,可為集體經濟增收40余萬。打造現代化農旅樣本,依托“十里果鄉”,探索“農旅融合”發展。黨委書記帶著課題,率隊赴江浙“拜師學藝”,與浙江農林大學設計院成功對接,圍繞“種養循環、三產融合”總體思路,制定特色產業發展規劃,著力打造集生態觀光、產業發展、休閑旅游、文旅文創、美麗宜居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田園綜合體,探索“一三產業”聯動發展。
增幸福“指數”,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堅持黨建引領,以實際行動提升群眾對基層治理和服務的滿意度。深度融合“黨建+信用”建設,通過“微宣講”“板凳會”等形式,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零距離、面對面講政策、舉實例、說實惠,動員群眾參與信用村建設和評選活動,倡導鄉風文明“六個好”。目前共9432戶參與信息采集和信用評級,占總戶數96%以上,A級及以上信用戶7660戶,占比79.89%。強化信用戶示范引領,帶動群眾主動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防溺水巡查等基層治理工作,提升信用治理效能。將信用等級高、鄉風文明評議好的村集體作為評先評優重要參考依據,每季度開展以孝老愛親、好人好事、環境衛生為內容的“最美家庭”“美麗庭院”等評選活動,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以點帶面作用。嚴格落實“黨建+信訪”機制,發揚“楓橋經驗”,鎮黨政班子包村下訪接訪,主動深入矛盾現場,察實情、化矛盾、解難題,用好睦鄰調解室、老黨員、志愿者等資源,有效化解各類矛盾。今年以來,鎮黨員干部接訪下訪182次,解決信訪矛盾共153件。組織開展“聽民意、匯民聲、解民憂”行動。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結合鎮情實際,暢通群眾反映訴求渠道,建立為民服務清單,把民生保障抓實抓細,答好“一線”考題。現已組建村級黨員先鋒隊15支、志愿服務隊伍25支,切實發揮黨員模范作用,累計征集群眾微心愿150余條,解決基層難題600余件。形成了為民服務辦實事的濃厚氛圍,有效前置問題化解,鄉村治理效能大幅提升,農村更加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