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3 10:05:41
完成文化南路西棚改項目2472戶和濱水西岸9戶尾留戶房屋征收工作;2023年計劃改造老舊小區70個,目前已完工17個,正在改造53個;打通建成富康路東延西段、四級梁二路北段和文化南路等斷頭路與瓶頸路段,進一步完善中心城區路網……
2023年以來,榆林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建設區域最具影響力城市目標,全力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持續完善城市功能,潛心提升城市品位,城市建設“城”果斐然,群眾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織密路網加速——鋪就發展“快車道”
2023年6月5日,全長1393米的文化南路(榆陽路至人民路)竣工通車。榆林城區文化南路是西沙片區連接南北的一條城市主干道,它的拓寬改造不僅是道路的煥新,更是城市“溫度”的提升。改造后的文化南路道路寬敞平整,交通標識標線嶄新亮眼,綠化帶規劃科學合理,花灌木與常綠植物疏密有致,頗具觀賞性。“我在這個路段做生意已經20多年了,以前這里堵車比較嚴重,下雨天雨水還會倒灌上來。現在改造完成了,管道鋪好了,交通暢通了,臨街很多商鋪已經重新裝修開張,生意一定會越來越好。”商戶馬文兵在這滿滿的細節中感受到了民生溫度。
榆林城區文化南路拓寬改造工程竣工通車。(資料照片)
去年以來,榆林大力實施城市補短板、強基礎工程,全力推進中心城區城市更新行動。其中,2023年中心城區計劃實施的市政基礎設施、城市生態修復、統建代建等3大類40個城市更新項目,目前各項工作正在全力推進。
榆林高新一中人行天橋(資料圖)
如今,立體路網內通外聯,公園綠地花團錦簇,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服務功能逐步提升,榆林正向更加宜居的城市邁進。
老舊小區改造——開啟幸福新生活
外墻“加”保溫、室內“改”管道、周邊道路提升改造,如今,在府谷縣,一個個老舊小區正重返“青春”。府谷縣采用“樣板帶動、示范引領”的方式,首先改造了老舊小區天橋家屬房,通過邀請各老舊小區居民參觀,激發了居民參與改造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群眾“要我改”轉變為“我要改”,破解了“政府干、群眾看”的被動局面。
“原來樓的外墻已經多處掉皮,污漬污染也很嚴重。現在屋里屋外都進行了改造,外墻粉刷了,屋里管道也換新了,住著很舒心。”市民劉四女說。
2023年,府谷縣實施桃園南、桃園北、天化路3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涉及91棟樓1576戶居民,占全市改造任務的43%,目前已完成投資1660萬元,計劃2024年全部完成改造。
2023年,榆林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意見》,著力從改造摸底、編制方案、質量管理等9個方面破解老舊小區改造中的堵點難點問題,全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加快改造項目實施進度,計劃改造70個老舊小區,已全部開工,其中已完工17個。
新型城鎮化建設——打造宜居宜業示范區
近日,記者在米脂縣銀南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一期)博物館文化館項目現場看到,目前該工程主體部分已基本完工,室內外裝修工程接近尾聲。“這個項目于2022年4月開工,規劃總用地面積1.09萬平方米,建成后將填補縣域博物館門類的空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中國水電三局米脂項目施工總承包部總經理寇海寧說。
米脂縣銀南新區位于縣城東南銀州街道南關村臥虎灣,銀南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一期)PPP項目主要內容包括市政基礎設施和場地平整、配套的給排水、電力電信工程及社區醫院、博物館文化館、小學等。該縣在新區規劃建設上傳承了“千年古縣”的文化基因,踐行智慧城市、海綿城市、花園城市、健康城市、環境友好城市的理念,努力將銀南新區建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米脂示范區、榆林南部縣區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樣板區。
2023年以來,榆林市積極推動縣城建設示范縣創建,聚焦短板不足,從完善制度機制、編制行動計劃、補齊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強化公共服務能力等方面持續發力,提高縣城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