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9 15:04:55
陜西大荔,一個充滿活力和希望的地方,這里的農業產業正如火如荼地發展。
在大荔,農業產業鏈不斷完善,從種植、技術管理到倉儲物流,各個環節都煥發出勃勃生機。先進的農業技術在大荔得到廣泛應用,為農民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科學化的種植管理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為大荔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大荔的倉儲物流業也蓬勃發展,為農產品保駕護航。現代化的倉儲設施和高效的物流體系,確保了農產品的新鮮度和品質。這里不僅有充足的儲備,還有便捷的交通網絡,為農產品的銷售和運輸提供了有力保障。
正是在這片熱土上,數以千百計的有志青年與大荔人民正以勤勞和智慧書寫著農業發展的新篇章,魏幫順就是其中的一員。
謀未來轉型入農“坑”
魏幫順,一個來自南方城市的供應鏈專業人士。原本,他的職業生涯一直在城市中穩步前行,可他放棄了城市的舒適生活,來到了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投身于地方農產品倉儲-物流-銷售一體化事業。這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全新領域,對于一個城市人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跨越。
魏幫順的選擇,讓身邊的很多人感到困惑,但他卻堅信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他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產業化的趨勢已經日益明顯,而農副產品的倉儲和銷售作為農業產 業鏈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他希望能夠在這 一領域做出一番事業。
自古以來,大荔縣都是一個農業大縣,農副產品資源豐富。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倉儲和銷售渠道,當地的農產品往往面臨 著銷路不暢的問題。魏幫順看 準了這一點,決定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建立一個農副產品倉儲銷售一體化平臺,幫助當地的農民解決銷售難題。
然而,現實并非如他所想象的那樣順利,農戶們對新的銷售模式的不理解和不接受、市場競 爭激烈等困難接踵而至,但他并沒有放棄,堅信只要用心做下去,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魏幫順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資金。經過近半年的調研考察,積極對接當地政府,爭取項目支持,最終讓大荔冬棗物流產業園成功落地實 施,而魏幫順所在的陜西秦農尚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園區的運營方,也將在他的帶領下,讓冬棗物流園物盡其用、造福一方。
功夫不負有心人。園區先后建立了現代化的倉儲設施,引進先進的物流管理系統,開設物品豐富的線下倉超,還與當地的 農民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他希望通過自己公司團隊的努力,將大荔縣的農副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提高農民的收入。
挽千家深耕小冬棗
作為主導產業,冬棗已經成為大荔棗農的“金蛋蛋”“幸福果”。“大荔冬棗”的品牌價值達 53.68 億元,居全國鮮食棗類第一位,成為當之無愧的“頂流”。
大荔冬棗物流產業園作為大荔縣2020年市縣重點建設項目,是大荔農業產業的新地標, 是一個以冬棗產業為龍頭,集優 勢農副產品營銷、展示、精深加 工、研發、分揀、包裝、倉儲、 物流、檢驗、檢測、電商、金 融 服 務 等 為 一 體 ,立 足 陜 西、覆蓋黃河金三角、帶動 大西北、輻射全國的現代農 產 品 數 字 物 流 交 易 中 心 。 經過兩年半時間的建設,于 2023 年 7 月正式開園。大 荔冬棗物流產業園為入駐 企業提供“全方位、多功能、一 站式”的現代化綜合物流服務, 推動“鏈”上企業“握指成拳”, 力求讓入駐企業來這里辦事可以“一站到底”。
陜西秦農尚品科技發展有 限公司不僅是大荔物流產業園的運營方,也是大荔縣冬棗協會 副會長單位。魏幫順帶領公司 團隊經過 3 個月的時間實地走 訪了 15 個鄉鎮、210 多個行政 村,累計采集了334家農產品合作社的數據,與縣域302家規模 合作社建立合作,挽起“千家”冬 棗種植戶,定標準、控質量、強品 牌,讓“小冬棗”在物流園的賦能 下“穩站”鮮果類“前排”。
魏幫順告訴記者,產業園投入使用后,進一步完善了大荔農產品生產標準,確保產品質量安 全,提高產業經濟效益,促進大荔農業產業向經營集約化、生 產現代化、產品標準化、銷售數字化、加工精細化方向發展,推動大荔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 邁進,帶動區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一業興帶起多業興
作為供應鏈體系的核心連接點,物流產業連通著產加銷各個節點,承載著提高農產 品附加值,形成多鏈融合的使命和任務。大荔冬棗物流產業園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就是發力三產融合的具體表現,也是大荔在推動鄉村振興發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形成特色產業供應鏈的良好機遇。各涉農企業入駐園區后,依托園區的區位優勢和“大荔 秦農尚品”的品牌優勢,打造大荔糧油集散中心,爭取成為老百姓身邊的糧倉,也會讓越來越多的“新老朋友”,把大荔冬棗物流產 業園當作尋求增長的“機遇之地”。
魏幫順告訴記者“:產業園對于冬棗產 業高質量發展的助力點有三個方面:第一, 產業園的運營模式設計可以推動三產聯動,將冬棗等鮮食產品與旅游相結合并且基于此開發周邊文創產品,推廣黃河流域的精耕文化,培育冬棗及其他鮮食農產品品牌,孵化頭部企業。第二,產業園的硬件條件可以吸引更多的優質企業集約到園區 形成穩定的上下游合作關系,聚合周邊服務企業帶動創業與就業。第三,產業園可以集聚政策優勢,集中力量扶持產業,將農資、育苗、科研、種植、采摘、包裝、運輸、銷 售全鏈條進行串聯,在數據鏈條完整的情 況下輔以金融支撐,加速產業的發展。”
目前,大荔縣冬棗栽植面積達 42 萬 畝,年產量50萬噸,產值60億元,遠銷新加坡、加拿大、阿聯酋等 10 多個海外市場。 同時,依托冬棗出海打開的通路,大荔出產 的黃花菜、高石脆瓜、胡蘿卜、西瓜、花生等 農產品在外影響力也日益擴大。
“我們就是要打造一個圍繞農業產業及其深加工產業的生態聚合平臺,以商貿 訂單為切入點,以品牌質量管控為抓手, 整合匯聚各類市場信息,推動資源高效運作,將鏈條中的各環節精細化,充分發揮 各類資源的專業性,助力大荔縣冬棗產業 從單一的初級合作社到集約型的冬棗全產業鏈的發展,讓各群體更加專注,通過 聚合效應將收益模型分層,共同推動冬棗 產業的穩定、持續發展,高質量服務廣大消費者,也為大荔的鄉村振興貢獻我們‘秦農’的力量。”魏幫順說。
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殷存峰 馮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