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7 09:02:31
在濱州市濱城區楊柳雪鎮楊柳雪村村西的智慧循環生態農業產業園內,今年新建起的大棚讓當地農民大開眼界:養魚池內的水流進相鄰的蔬菜大棚里,水中的魚糞成了蔬菜的養分;蔬菜凈化了流進來的水,最后又被抽進養魚池內。
建成這種種養循環模式的,是山東惠達瑞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養魚大棚和蔬菜大棚里,這家公司的工作人員隆曉詳細說明了兩種棚內的水是如何循環的。
圖中右下方是出水口,養魚池里的水從這里流出來,再流進菜地里。從這里流出來的水,細看是是暗紅色的。
一個養魚大棚,長80米、寬24米,棚內建有8個巨大的圓形養魚池,每個養魚池的容量是50立方米。不同的池內養著羅非魚、鱘魚及多種觀賞魚。每個巨大的圓形養魚池,對應著建在鄰近的一個蔬菜大棚,蔬菜大棚長34米、寬16米。
養魚池水面高,蔬菜大棚內的地面低,水可以自流進菜地里。菜地里沒有土,上面是鵝卵石,下面是過濾槽。養魚池內的水流進來,同時帶來了魚糞,魚糞附著在鵝卵石上,腐化分解后,成為蔬菜生長所需的養分。流進菜地的水,沒了其中的魚糞,再經過下面的過濾槽,成為清水,又被抽進養魚池。“這種養魚、種菜用水的循環模式,比養魚、種菜各用各的水,可節水90%。”隆曉說。
過濾槽滲出的水。沒有魚糞,再過濾掉雜質,便成為清水。池中的清水有一米多深,清可見底。
養魚大棚里,池內的觀賞魚彩色繽紛;9月22日放進池內的鱘魚,到11月10日大的已經長到2.5斤了。“我們第一批放的是大苗鱘魚,長到2.5斤就可撈出賣了。”隆曉說,“以后再放,從成本考慮,會放小魚苗的。”
魚喜清水,觀賞魚紛紛游到進水口,搶喝清水。
已經開始生產運營的,是一個養魚大棚和與之配套的8個蔬菜大棚。蔬菜大棚內種著芹菜和小油菜。記者采訪時,芹菜已長到40厘米高,可以采收了;小油菜再有半個月也能賣了。
種在鵝卵石上的小油菜。
小油菜棚內,掛著些粘蟲板。因為是封閉空間,病蟲害少,掛些粘蟲板就足夠了。
“這種模式種菜,棚內沒有土,不會長草,又不用打藥施肥,日常管理全靠儀器。”楊柳雪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孫榮軍說,“除了種和收,平時不用人工,種菜省了人工費。”
鵝卵石上種植的芹菜。圖中右為孫榮軍,左為隆曉。
山東惠達瑞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將在智慧循環生態農業產業園內建起4個養魚大棚和與之配套的32個蔬菜大棚。現在已建成3個養魚大棚和24個蔬菜大棚,到今年11月底,這些已建成的大棚將全部投運生產。
“現在幾乎每天都有人來看這里如何養魚、種菜,主要是周邊的合作社負責人和種養大戶。每個走進大棚的人都問得很細。”孫榮軍說,“這種循環用水養魚、種菜的模式,要運營上一年,才能看出效益如何。現在來學習的農民還是在觀望,明年應該會有農民學著用這種模式搞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