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7 10:02:31
近年來,小麥莖基腐病呈發生范圍擴大、危害程度加重趨勢,已成為黃淮海等小麥主產區主要病害,嚴重威脅小麥生產安全。為加強病害防控,保障小麥穩產豐收,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小麥莖基腐病防控技術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研究提出小麥莖基腐病應急防治用藥推薦名單。
《意見》指出,小麥莖基腐病可防、可控、不可治,必須立足預防、分類指導、分區施策。在合理選用抗病品種、加強肥水管理基礎上,黃淮海等小麥、玉米兩熟區重點抓好“一翻一拌一噴”,即播前深翻滅茬、播時種子藥劑處理、返青期噴施藥劑防治,力爭壓低田間菌源、控制前期侵染、減輕后期發生程度,有效降低病害重發危害風險。其他麥區重點抓好播時種子藥劑處理,并結合返青期紋枯病等防治,噴施對路藥劑進行兼治。
《意見》提出小麥莖基腐病防控技術。一是選用抗(耐)病品種。如“開麥18”“周麥24”“豐德存麥20號”等小麥品種對莖基腐病具有一定抗(耐)性,病害發生重的麥區可根據品種區域適應性因地制宜推廣種植。二是推行秸稈深翻滅茬。黃淮海等小麥莖基腐病重發區,推行秸稈粉碎或腐熟還田,播前深翻整地(可每隔2-3年深翻一次),深度25-30厘米,盡可能減少表土及土壤表面秸稈量,壓低菌源基數,降低病害苗期侵染幾率。三是因地制宜適期晚播。根據當地小麥莖基腐病發生危害程度和秋播期天氣情況,適當推遲冬小麥播種期,降低病菌冬前侵染,減輕病害發生程度。四是強化種子藥劑處理。冬小麥播種后至越冬前是小麥莖基腐病菌侵染的關鍵時期,應結合小麥其他土傳、種傳及苗期病蟲害防控,選用已登記的咯菌腈·噻蟲胺,或應急防治推薦用藥,大力推廣種子藥劑處理措施。五是加強返青期施藥防治。黃淮海等重發區可結合紋枯病、蚜蟲、草害等防控,噴施對路藥劑,可進一步控制病害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