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9 11:52:22 馮英杰 高冠濤 李琴
9月13日,以“氫能·新賽道、低碳·新未來”為主題的中國(西部)氫能大會將在榆林召開。這是在陜西榆林舉辦的首屆圍繞氫能產業生態,探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國際性盛會。
首批氫能重卡在榆林發車
2022年8月27日,陜西發布《陜西省“十四五”氫能產業發展規劃》《陜西省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確定了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圖”和“路線圖”。明確了榆林氫能重卡裝備制造及陜北氫能供應和應用中心的戰略定位。在國內進入“碳達峰、碳中和”的環保時代,榆林謀定“綠氫”這張產業牌,讓生態和經濟相輔相成,互相成就。
基于需求端,榆林煤化工廠的生產環節需要氫能,同時煤轉化中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也需要600萬噸至700萬噸氫氣進行中和;基于供給端,榆林氫氣總供應潛力約60萬噸/年、未來總供應潛力可達100萬噸/年以上的資源優勢,打造上游氫能制取,中游氫能儲存運輸,下游交通領域、儲能領域和工業領域應用的新能源閉合式循環產業鏈,促進產業形成雁陣集群效應,榆林大有可為。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型企業的帶動引領。
按照“落地榆林、發展陜西、輻射西北、走向全國”的發展戰略,陜西氫能公司致力于打造千億級氫能產業集群、推動榆林能源化工產業綠色低碳轉型,預計將于2030年建成1個氫能產業研發、生產、制造基地和1個國家級氫能示范園區,搭建起1萬輛氫能重卡運營服務平臺,實現每年500萬噸氫能供給和產值1000億元的目標。同時,大力發展風光電制綠氫項目,打造氫能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建設燃料電池及制氫、儲氫、加氫、用氫裝備生產線,配套布局中試基地、試驗檢測、大數據中心、產業服務中心、產業基金等生態體系。陜西華秦新能源科技榆林分公司的水電解制氫(氧)技術、水電解設備研發、制造及氫(氧)火焰切割領域居于國內領先水平。
相較于氫能產業鏈的其他環節,儲運是產業鏈中最令人關注的環節。
中能氫儲榆林研究院在氫的儲存材料上取得了新突破,研制成功了分布式微管儲氫系統與特種增強纖維復合高壓儲氫瓶,使氫的儲存和運輸更加高效便捷;榆林市政府還引進了一批氫燃料電池企業,如國氫科技、上海重塑、華清科技等一批領頭企業。
此外,作為世界首個實用化零碳智慧能源中心,榆林科創新城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首次實現了含氫能的零碳多能源供需系統的實用化和規模化應用。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率達100%,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640噸,相當于植樹48萬棵,真正實現了環保與經濟“雙示范”。
如今,榆林市正在朝著“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西部氫谷、國內領先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孵化平臺”的目標一路向前。
“未來榆林將形成一個千億級的氫能產業集群,屆時榆林不僅是西部的氫谷,也有可能成為中國的氫谷、世界的氫谷。”榆林市人大常委會有關領導介紹。
綠心、綠水、綠農、綠氫,“四綠”是近年來榆林的發展底色。從“榆林藍”到“榆林綠”,處于經濟轉型期的榆林,立足資源稟賦,在綠色創新發展上率先出擊,是榆林市人大常委會和市生態環境局在生態建設和高質量發展中的必然擔當。
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榆林市人大常委會堅持首善標準、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大旗,聚焦全市人民的美好愿景,共同擘畫塞上“氫綠”山水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