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9 16:05:55
“我手上拿的是我們梁渠村產出的黃豆,純天然綠色,這個是我們高家砭村產的小米,吃起來滿嘴留香而且營養價值高……”在直播鏡頭前,陜西省榆林市子洲縣苗家坪鎮董家灣村的馬改妹熟練地介紹著家鄉的土特產。
村村聯建激活“一池春水”
“以前我們三個村都是各干各的,制約因素會很多,現在通過跨村聯建,很多棘手的工作在大家的聯合下,都能輕松搞定,村上的發展日漸煥發新活力。”高家砭村黨支部書記艾磊說。
一次偶然機會,苗家坪鎮梁渠村、高家砭村、董家灣村三位村書記坐在一起討論村集體發展方向,談到了為何不搞個“三村聯建”,抱團共富。2022年,三村召開代表會議,經研究決定成立“三村黨建聯盟”,實行“三不變、三獨立、三集中”原則,打造“三同九聯”工程,讓村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我們做到工作集中謀劃、集中決策、集中落實,但我們在賬單、收支、核算上又互相獨立,行政管理區域、村民自治主體以及集體資產產權權屬不變。在產業共富的同時,又相互獨立、互不干擾。”艾磊介紹。
三村聯建后,三村支部拿出了實打實的成績:創新“合作社+農戶”“網絡平臺+農戶”“公司+農戶”產業發展模式;引進1家合作社、3個加工作坊;與本地短視頻達人“拓鮮生”合作培養3名農民直播帶貨人,拓展銷量、增加收益。實現入股項目每年分紅5萬元,為村民增加土地收入約30萬元。
產業聯合跑出共贏“加速度”
走進苗家坪鎮董家灣村村民路強的農場,只見一群體型健壯的鴕鳥在圍欄內悠閑地踱步。原本,路強在城里經營著一家榨油坊,日子過得也是紅紅火火。看到村里發展得好,路強選擇回鄉發展事業,養殖起了鴕鳥。“鴕鳥肉一斤60元,一顆蛋150元,利潤大著呢。”路強說。今年,路強又在家庭農場建起了榨油坊,做起了老本行。
三村聯建,激發了村集體內生動力,吸引了更多人才返鄉就業、創業,梁渠村黨支部書記李衛國也是其中一位。
今年,李衛國放棄原來的工作,回到梁渠村當起了村民致富的“領頭雁”。通過三村聯建,梁渠村開展高標準農田改造建設,同時村內建起溫室大棚,種植吊瓜、芝麻香瓜、蘑菇等,三村發展路徑寬了,致富能力也變強了。
在梁渠村包了9座大棚發展平菇產業的劉亞雷,是梁渠村引進來的種植人才。“現在平菇一天生產能達2000斤,一年下來也能賺個五六百萬元,而且也能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劉亞雷說。
三村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在“三同九聯”工程推進下,三村馬鈴薯、紅薯、小雜糧種植已經完成,梁渠村小拱棚、高家砭村肉牛養殖基地、烏雞養殖項目也建設完成。一個個產業興旺的場景,不斷提升了鄉村振興“成色”。
村企聯姻“趟”出共富新路子
“在這里工作真的非常好,讓我實現了我的人生價值。”拄著拐的董家灣村村民馬改妹一臉笑容,她希望能夠通過直播平臺學習到更多知識,讓更多的人知道子洲“土特產”。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實施“數商興農”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趁著這場東風,三村與網紅“拓鮮生”簽訂合作協議,對村民進行直播帶貨培訓,讓村民為自己生產的農特產品代言。
三村電商平臺采取“電商+基地+聯合社+農戶”的方式,利用田間地頭的綠色直播空間,直觀展示無害化產品生產狀況,實現產地供銷,讓農產品插上“云翅膀”,不斷拓寬銷售渠道,每年可帶動農產品銷售500余萬元。
“我們的電商平臺搭建了農戶與市場的橋梁,實現資源共享、市場共享,讓村民的農產品賣得快、賣得好。同時,實現‘單戶單干’向合作化、專業化轉變,助力鄉村振興。”李衛國說。同時,三村打造出“董高粱”品牌,既實現產品品牌化又留住固定客戶,既打造主導產業又形成農產品規模化,助推農產品增量又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