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2 17:53:35
偉大從不偶然。
初見達剛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當家”孫建西,身著藍色的工服雖顯得清瘦,卻透出一份堅毅和干練。
盡管已年近七十,她仍然堅守在達剛科研攻關的第一線。
孫建西告訴記者,“當今技術迭代很快,對重型裝備系統技術的科研更重實踐,我在設計部尤其車間停留較多。以前設備系統測試聯調時,經常十幾到二十幾小時不離現場。再到今天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備,都需要忘我地工作態度。我可聞到瀝青的‘芬芳’,嗅覺里沒有生活垃圾的‘惡臭’。”
什么樣的信念,會使人如此執念?
孫建西說,以前,達剛的海外業務占比70%左右。接著,她向記者分享了從中南亞、南美歐洲到非洲67多個國家的“技術布道”及市場開拓之路。
“孫總身先士卒,曾創造了在酷暑測試瀝青灑布量連續27小時的超人紀錄。”據達剛控股全資子公司智慧新途公司總經理張紅光介紹,當時,孫建西為節約,使用的柴油不更換,從她頭上、臉上、手臂上洗下的瀝青竟沉淀了一尺多,在近四個月時間,她的體重掉了20多斤……
前不久,由達剛控股獨家研制,瞄準全國69萬個行政村、271萬個自然村生活垃圾處理大市場的重磅產品——固定式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備,成功通過測試驗收。
“今天,低溫裂解、高溫氣化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備研制成功,契合建設美麗鄉村的國策,我們以實際行動修補經濟高速發展‘垃圾’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還地球母親清凈之容顏……”侃侃而談的孫建西,總有一副悲天憫人的情懷。
就像當初達剛憑借獨家產品創造了一個細分行業一樣,對于這次的鄉村垃圾處理新產品研發,孫建西初心不改。她認為,“做國家倡導的事業,選對一個產品,堅持做到極致,實現達剛的二次起航。一個真正的大企業,一定是歷史使命的率先承擔者,這樣的企業才能暖老百姓的心,成為招牌旗艦!”
一直在路上
經過上千次艱辛的試驗,獲取上萬個數據,達剛控股終于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臺全導熱油自動循環加熱、自動控制的智能型瀝青灑布車。二十多年前的智能瀝青灑布車,提高了中國道路強度與承載力,每年為國家節約數千億級公路建設投資。孫建西帶領自己的創業團隊,還在瀝青新設備、新材料及施工工藝等方面創造了多項中國乃至世界領先的技術。
達剛控股,一直是國內高端瀝青路面機械行業的龍頭,如何將公司在筑養路裝備行業積累的優勢進行嫁接和開拓,使達剛擁有更大的業務版圖,為此,孫建西認可了公司產業轉型的發展戰略。
2019年4月,達剛控股完成對眾德環保52%股權的收購。此次收購,意味著達剛控股成功入局環保產業。同年,達剛控股瞄準了道路智慧運維后市場,成立達剛智慧運維,延伸拓展達剛養護系統技術。
對于三大業務板塊的設立初衷,孫建西這樣講述:“基于達剛多年來在瀝青路面上的建設經驗,延伸到道路智慧運維,是一個比較自然的過程。通過收購眾德環保,則為公司增加了環保業務板塊,也改善了客戶結構,降低了對單一客戶依賴的風險。”
“只要發現機會,就會忘我地投入實踐。”在達剛路機時代,孫建西親赴斯里蘭卡與當地政府締結合作,為彼時剛剛成功上市的達剛路機帶來了豐厚訂單。雖然達剛已在高端瀝青路面機械行業牢牢占據頭把交椅,但孫建西始終肩負著要為員工負責的使命感,不斷開辟業務領域,拓展道路智慧運維管理板塊。這是由于達剛一直在筑養路行業耕耘,是自然而然的。對于環保行業的涉足,則是出于企業家的社會使命。
對創新事業的專注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是孫建西的性格標簽。在她的組織領導下,達剛公司現已擁有數百項技術儲備,557項專利,產品遠銷世界67余個國家。
瞄準新藍海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我國城市人口密度高,生活垃圾易于集中處理,偏遠地區受運距限制,依賴于淺層填埋或就地傾倒的方式,這種方式占用大量土地并造成永久性污染。部分地區采用簡易開放式燃燒,產生的黑色煙塵污染了空氣、水體和土壤。
孫建西在深入多個垃圾填埋現場后,選擇在2021年國慶期間,給全公司回鄉過節的員工布置了一項“政治任務”,要求大家用視頻、照片和文字,跟蹤自家產生的生活垃圾最終去向。從員工的提交上來的“作業”來看,鄉村垃圾淺表填埋和露天堆放是主流,可見垃圾污染了水源,有較大填埋場地的僅有一處,并未見任何處置設施。
“村頭、河谷、水源都被污染了,這可是關系到子孫后代的大事。”孫建西非常感慨。
“其實在2015年,我就已經關注到了垃圾處理這個領域,比如日本的工業胃、德國的篩分技術等,但是由于重金屬提取、前端分類處理、轉運成本等原因,很難推廣”,孫建西介紹道,“農村生活垃圾、廚余垃圾含水量高分類困難,混合生活垃圾焚燒中產生的二噁英類氯化物,對土壤、水體和空氣的污染非常嚴重。要做到徹底處理,就要保證垃圾在全密封狀態下,不用助燃劑將系統溫度提高到950度左右,徹底消滅二噁英,并對顆粒物進行國家規范的有組織排放。這需要對溫度的精準把控。而研究瀝青加熱、熱效率有效利用,這些正是達剛最擅長的,核心技術正好可以應用在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備上。”
據了解,孫建西研制成功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備》,基于達剛創始人35年在熱力氣體回收利用的技術發明,達剛打破了小型垃圾處理設備不能達到國家排放標準的“魔咒”,還可根據用戶實際需求,提供差異化定制,可對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提供完整的設備技術運行的解決方案,最大程度地節約資源、最大程度地保護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該設備同時實現了數據實時監測,可達到無人看守、自動運行、遠程監控的運行狀態。首臺設備設計產能可日處理垃圾2.5噸,滿足2000人村莊的垃圾處理需求。目前,5至20噸級的系列產品已投放市場。
孫建西說,2021年底,國家發布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方案中明確指出,要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置設施和模式,因地制宜采用小型化、分散化無害化處理方式;降低垃圾收集、轉運、處置運行成本;加快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與無害化處理;有序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與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創建。
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全國69萬個行政村、271萬個自然村的生活垃圾處理,將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而達剛控股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通過以垃圾處理設備為突破口,整合鄉村環保產業資源,打造新的業務增長點。
默默無聞處,總有頂天立地的脊梁。
2006年,孫建西到印度進行技術交流時,由于住在所謂的“貧民窟”而被印度交通部部長贈以“中國來的苦行僧”的雅號。
2011年,她在埃塞俄比亞捐了一所學校,自己當時卻住在二十元的招待所。
“踏踏實實做實業,一定是正確的方向。可能很多人覺得我比較傻,但我希望,在實業界多一些埋頭做事的‘傻子’。”孫建西心之所望,志在遠方。
全媒體記:梁孝宏 賀輝 閆瑜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