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4 18:16:04
山陽縣位于秦嶺南麓,東與丹鳳、商南縣為鄰,西與鎮安、柞水縣交界,南與湖北省鄖西縣毗鄰,北與商州區接壤,因縣域北有流嶺、中有鵑嶺、南有鄖嶺,遂有“三山夾兩川”之稱。山陽縣生態旅游資源豐富,境內山、水、林、峽、溶洞及古建筑得天獨厚,彰顯出“秦風楚韻·和美山陽”之魅力,是陜南生態旅游的最佳縣城之一,也是“22℃商洛·中國康養之都”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山陽縣充分整合文旅資源優勢,通過產業聯動、完善服務體系、培育“旅游+”發展新業態等方式,推動全縣文化和旅游業態高質量發展,聚焦新時代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把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走出一條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聯動發展的新路徑。
開發文旅項目 夯實發展根基
8月3日,雖是炎炎夏日,動一動人身上便直冒熱汗,但色河鋪鎮陸家灣村卻熱鬧非凡。為了景區即將到來的試營業,鎮、村干部和工作人員不畏酷暑,一大早便在此忙碌起來,完成崗前培訓、檢查安全設施、做好接待準備……村上23歲的大學畢業生何超便是其中之一。
“我會游泳,也熱愛運動,就應聘了這里的救生員,像我一樣,村里還有20多人在這兒就業。”何超一邊打掃蒙太極水樂園的室內泳池,一邊說道。
據了解,陸家灣村位于山陽縣城西南18公里處,村內群山環繞、綠水穿流,宛然一幅江南水鄉的景象,并因其盛產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九眼蓮”,被譽為“九眼蓮之鄉”,村中主導產業以九眼蓮、溫棚蔬菜、稻油輪作、中藥材、畜牧養殖和勞務輸出為主。去年以來,該村因其資源稟賦優勢及區位優勢被列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及市級蘇陜協作鄉村振興示范村。
為實現村子的轉型升級,色河鋪鎮依托陸家灣村“山、水、林、田、房”的生態優勢及“八卦S型”獨特的地理優勢,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模式,招商引資陜西皓新宇恒農旅生態開發有限公司總投資5億元,按照“一環一帶四核心多點”的布局,打造6公里觀光慢行環道,聯創“色—小”流域濱河生態景觀帶,開發綜合服務、養生休閑、農田觀光、民族風情4個核心區,將村子發展建設為集生態康養、寫生研學、婚紗攝影、民俗體驗、戶外運動為一體的新型農業旅游綜合體。
項目建設期為3年,分為戀家農產品體驗館、蒙太極水世界、憶戀康養中心等13大類項目。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助力陸家灣村延伸產業鏈條,實現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形成“規模化農業+初深加工+觀光康養”為主導的“農業+”產業模式。
“我鎮持續構建‘一心、三帶、五線’產業布局,擦亮‘多彩色河鋪、幸福峒峪河、戀戀陸家灣’三大品牌,讓鄉村美得更有內涵,讓鄉村美得更有保障。下一步,我鎮還將進一步提起士氣,全面落實省、市、縣各項要求,推動工作走深走實,為全縣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色河鋪鎮鎮長馬薔薇說道。
近年來,山陽縣緊緊圍繞特色康養文旅品牌建設與發展,以打造“中國康養之都”示范縣為契機,出臺印發了《山陽縣康養產業發展規劃》,并在今年年初制定下發了《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清單》,適時調整推進專班組成人員,加強組織領導,建立了“兩周一匯報、一月一調度、半年一檢查、年終總考核”工作機制。同時,積極召開專題會議8次,對相關問題現場研究、現場交辦。
山陽縣還確定了市級重點康養項目16個,年度計劃完成投資26.02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15.36億元,占年度計劃的59.03%,其中,市級標桿項目天竺山森林康養運動綜合體項目已完成投資3.99億元,色河鋪陸家灣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彝彝旺生態牛產業園二期、中藥材深加工循環產業開發等市級重點康養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縣公共衛生中心建設已如期完成并投入運營。
彰顯地方優勢 培植多元產業
“這里的小龍蝦不僅新鮮,做法還不少呢。”8月1日,法官鎮首屆“荷蝦藕遇”品鑒會在法官廟村舉行。活動現場,大家不僅撈籠子、收龍蝦,體驗了一番豐收的喜悅,還由專業廚師操刀,將新捕撈的小龍蝦烹制成了一道道不同口味的精美菜肴,讓大家享受了舌尖上的盛宴。
“我們打造秦嶺原鄉生態景觀,修建了百畝荷塘主題公園,探索出‘荷蝦共生’的生態綜合立體種養模式,這不僅帶領群眾發展起特色產業,也讓游客在觀景的同時,可以自己體驗捕撈的樂趣。”法官廟村黨支部專職委員、陜西秦嶺鴻福農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傳慧說。
這次活動只是法官廟村推動農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法官廟村依托秦嶺原鄉3A級旅游景區優勢,聚焦農旅融合發展,全力打造彰顯法官特色、富有法官韻味的鄉村旅游項目,這既提升了旅游觀光的效果,又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的渠道。
如今,法官廟村四季有花、三季有果,以精心打造“中國康養之都”為核心,以旅游和度假為兩軸,分為公共服務休閑區、茶葉制作體驗區、荷韻水田漫步區、民俗風情游憩區、古廟傳奇探秘區、鄉村民宿度假區六大板塊,這“一心兩軸六區”格局已輻射帶動法官秦嶺原鄉農旅小鎮整體發展。法官廟村也先后榮獲“國家美麗宜居村莊”“中國美麗鄉村百佳范例”“國家森林鄉村”等榮譽稱號。
“下一步,法官鎮將繼續發揮特色產業優勢,持續開展特色農文旅活動,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旅游項目,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特色旅游發展,加快全鎮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法官鎮鎮長黃銘說道。
今年以來,山陽縣主抓特色,豐富產品,圍繞漫川八大件、一品南瓜酥、神仙抹茶等“吃”,精品民宿、全域旅游等“住”,天竺山景區、慢生活方式等“行”,漫川大調、雙戲樓等“賞”,改造提升了陜西大院等特色民宿6家,累計發展丹青·吊腳樓、泡泡屋、天空之境等近30家精品民宿,其中,丹青·吊腳樓榮獲市級精品民宿。同時,山陽縣精心組織舉辦美食大賽,推出藥膳美食10余種,其中,漫川八大件、一品南瓜酥、神仙抹茶等菜品獲全市美食大賽獎項17個,漫川八大件作為在西安康養產業信息發布會推介特色家宴。山陽縣還培育壯大天竺飲品、天(竺)草藥業等康養企業6家,市級重點康養企業2家;發展健康食品企業10家,申報地標產業3個、特優新及特質農產品9個,對接山陽核桃乳等產品進駐中石油、中石化4萬多個銷售網點。
挖掘特色文化 做靚文旅品牌
“我們這里秦楚文化匯聚,有著‘南腔北調’的民俗。我小時候,連唱戲也是同時唱兩種。”提起法官廟村的歷史,李傳慧打開了話匣子。
法官廟村距山陽縣城53公里,這里位于秦楚、宋金交界處,與千年歷史文化古鎮漫川關毗連,既是古代商貿重鎮,又是古戰場遺址,村境及周邊歷史遺存比較豐富。村上既有流傳已久的張法官軼事,形成了獨特的富有傳奇色彩的“法官文化”,又有“朝陽洞”“蠻王洞”“砧子石藏經洞”等眾多歷史文化遺產,形成了新的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藝術、民間風俗。
近年來,法官廟村充分挖掘梯田風貌農耕文化、躍進渠文化、茶文化、荷文化、張法官道醫文化五大文化,將村旅游服務中心和村史館合二為一,打造出茶文化主題餐廳、山居宿、姚家院子等一批農家客棧,進一步提升鄉村文化內涵。同時,以和、敬、清、寂的茶文化精神為內涵,將村規民約、文明示范、德治教化等宣傳內容巧妙“嵌入”鄉村環境之中,讓游客在賞美景、嘗美食、品茶鑒茗的同時,能感受到新時代的鄉風文明。
“我們把文化融入旅游產業之中,做了茶葉枕頭、香皂等一些延伸的產品,還把張法官的生日和秋桃成熟采摘緊密結合起來,這也讓更多人體驗到了我們村子的文化內涵。”李傳慧說道。
文化是旅游景點的靈魂,以文化打造設計的景點是最具魅力和富有生命力的。多年來,山陽縣始終堅持這一理念,將旅游景區全部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范疇,將地方歷史,傳統飲食、民俗節慶、文化記憶等文化元素進行梳理串聯,通過民俗表演、作品展覽等形式,推動文旅有機融合發展。并健全“文化+旅游+互聯網”機制,先后組織了中國漫川戲劇節、民俗文化周、秦嶺生態文化旅游節、天蓬山寨紅葉節等形式新穎的文旅節會活動,打出唱響特色山陽文旅品牌。與此同時,山陽縣還深化文化交流活動,擴大國際國內文化交流與合作影響力,加強跨區域共建共享,拓展同西安、十堰、安康等毗連地區的設施共享,把山陽融入大西安大武漢文化發展經濟圈,不斷提高山陽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山陽縣還在品牌創建和提升上下功夫,并以推進天竺山5A級旅游景區,漫川關國家旅游度假區創建工作為主抓手,在6月初邀請文旅部聘用專家組來山陽對漫川旅游度假區和天竺山景區資源條件創建基礎作出科學合理評估。經實地查看和詳細查閱相關規劃資料,專家組一致認為兩個景區均已具備創建條件。在此基礎上,山陽縣邀請北京興博旅投規劃院就兩大創建進行實地考察,提出指導意見,編寫出了創建建議書。截至目前,山陽縣“美麗中國·深呼吸小城”創建成功,“健康中國·康養旅游百強縣”、漫川關“國際影城”、法官鎮省級特色旅游名鎮等品牌創建已完成申報,正在積極對接評審驗收。
山陽縣傾力打造生態康養之城、特色精美小鎮、秦嶺山水鄉村,使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步入快車道、邁上新臺階。現在,山陽縣城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自東向西、從南到北,隨處可見口袋公園、沁水廊道、健身步道。鄉村干凈整潔、美麗和諧,田園風光與農耕文化、飲食文化相得益彰,已成為秦嶺山水鄉村體驗地。得益于此,山陽縣上半年接待游客425.5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5.32億元,游客人流上升,旅游收入上漲,全縣旅游業呈現出蒸蒸日上良好的發展前景。
“下一步,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強化示范引領,推進項目進度。同時,加大投入力度,優化基礎服務,著力提升品質,提高接待能力;并大力發展業態,推動多產融合,擴大營銷渠道,提升宣傳效果。我們還將迎難而上、敢闖敢干、砥礪奮進,以實干實績推動全縣文化旅游工作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山陽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朱長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