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2 17:25:27
城關鎮六營村位于鳳翔區城東3公里,有“中國泥塑第一村”的美稱,六營泥塑更是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全村11個村民小組,833戶,3330口人,黨員118名。2023年,村黨支部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緊緊抓住“黨員干部受教育、人民群眾得實惠”這一主線,將遠程教育作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重點來抓,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突出學用結合。今年以來,六營村遠程教育站點共播放學習課程20余場次,受益黨員干部群眾達到700余人,形成黨員帶頭學、群眾積極學的良好氛圍。
著力打造一流“遠教”平臺。一是優化硬件設施。從整合和優化配置各類資源入手,大力加強遠程教育基礎建設,充分利用現有辦公場所,積極籌措資金,配齊電腦、投影儀、桌、椅等基礎設施,筑牢黨員干部學習陣地。二是健全規章制度。在遠教站點設置規范、美觀的制度牌和公開欄,張貼遠程教育每月學習通知,公開管理制度,確定每月5日、20日為固定學習日,嚴格按照規定操作流程開展工作,組織和指導黨員干部群眾開展學習。三是投入人力資源。確定兩名管理員,對“遠教”平臺的日常運營實行AB崗輪換管理,負責遠教設備日常維護,常態化開展遠教節目接收和播放、管理平臺建設、各類活動組織、資料檔案整理和教學信息收集反饋等,以確保遠教平臺保持最佳的運行狀態。
著力提升一流“遠教”質量。堅持學用結合,從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形式等關鍵環節入手,科學制定計劃,切實抓好各項工作措施的組織落實,致力提高遠程教育質效。一是調動黨員干群積極性。努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把單一的黨員教育學習拓展到全民教育,包括青年團員、普通群眾、外來人員均可參加學習,有力拓展了遠教的受惠群體,擴大了遠教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提升了遠教在普及型教育和個性化教育中的積極作用。二是增強教學內容針對性。靈活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模式,對干部,注重政策法規、權利義務等內容教育,提高為民辦事和服務群眾工作能力;對黨員,注重黨建知識、政治理論、實用技術等內容教育,增強黨性觀念、先鋒意識,提高致富帶富能力;對群眾,注重農業科技、技術技能、傳統美德與健康生活方式等教育,提高現代生產生活觀念。三是提升教育形式靈活性。努力在教育形式的創新上做好文章,把集中學、分散學、活動中學和送教上門有機結合,使定時、定點的固定教學拓展到長期、流動的開放教學,以實現遠教成效的最大化。
遠程教育的長期堅持,使村班子、黨員隊伍以及村民群眾學到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增強了能力,更好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一是小泥塑成就大產業,讓村民富起來。六營村堅持走“小泥塑大產業”發展之路,發動優秀傳承人進行工藝提升,打造出年產60萬件泥塑的省級產業示范基地,不斷走向規?;?、產業化。實施“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成立泥塑專業合作社,吸納上千名群眾從事泥塑生產銷售,實現產值4200萬元。泥塑產業從單打獨斗轉為抱團發展,小泥塑已真正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大產業。二是小鄉村成為大景區,讓旅游火起來。按照“一園兩環七大功能區”的規劃布局,建成泥塑一條街、泥塑廣場為一體的中國泥塑文化園。投資1.2億元建設雍錦原“書記項目”,打造集“旅游、研學、休閑、美食”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綜合體。建成中國泥塑體驗園,吸納15名非遺傳承人入駐擔任講師,持續打造研學旅游、沉浸式體驗游。先后承辦全國泥塑絕活大賽、寶雞市文化藝術節等大型活動,年接待游客150萬人次以上,旅游綜合收入突破3000萬元,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入選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優選項目。三是小舉措撬動大治理,讓幸福跑起來。六營村以“提升村民幸福感”為著力點,建設鳳翔區黨員教育廣場,修繕古戲樓,修建文化墻,實現小陣地釋放大能量。建立了“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三級網格模式,為村民提供家門口優質服務。發揮“一約四會”作用,將文明鄉風、平安建設融入基層治理,群眾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得到全面提升。(李寧博 張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