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1 10:08:20 李志東 杜娜 馬哲
盛夏時節,漫步在子洲的山山峁峁間,群山蒼翠,溝川藏綠,鳥鳴林海,蟲叫于野,天地之間盡現一派生機盎然的生態畫卷。
生態治理就是為了家園美麗。近年來,子洲縣堅持“生態立縣、產業富民”方略,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治理高質量發展和防止二次沙化及國土綠化五年行動為主線,以建設黃土高原生態治理示范縣為目標,統籌山水林田壩草綜合治理,實施一系列生態工程,推動子洲全域由“淺綠”向“深綠”轉變。
郁郁蔥蔥的生態治理成果
保水固土示范建設
清晨,走在子洲佛殿堂水土保持示范公園的環山觀光道,兩邊郁郁蔥蔥的林木一直延伸到路的盡頭,林中各類鳥叫聲交織成一曲鳴奏交響樂回響在耳畔,令人身心放松。經過多年的打造,這里因其良好的生態景觀成為當地群眾休閑游玩的“后花園”。
“多年來,子洲多個部門單位聯合參與,持續開展興修梯田、封禁治理、加固維修淤地壩,栽植水保景觀林、經濟林等,才取得這樣的生態成果。現在山上還有佛殿堂文化廣場、承雨壇、觀景臺、瞭望塔、瓊林亭等景觀,成為周邊群眾日常出游、呼吸新鮮空氣的天然氧吧。”子洲縣水利局黨組成員王建說。
佛殿堂水土保持示范園按照農業、林業、水利、交通等部門“資金捆綁、項目配套、部門分工、聯合辦點”的思路,和“溝坡梁峁岔統一規劃、山水林田草路綜合治理、喬灌花草相互結合”的做法,系統推動區域生態綜合治理。經過多年治理,目前,示范園綜合治理面積達8.66平方公里,同時帶動周邊小流域完成綜合治理面積27.4平方公里,并成功創建為省級水土保持示范園。
子洲縣屬典型的黃土丘陵溝壑區,生態脆弱。近年來,該縣積極探索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生態綜合治理新模式,先后建立了白家溝、城北小河溝、田山渠及大理河水生態修復等示范工程。除險加固病險淤地壩195座,新建攔沙壩92座,坡耕地項目新建改造梯田2.9萬余畝。截至目前,全縣現存治理面積778.78平方公里,建設淤地壩2029座,年攔蓄徑流0.18億立方米,年攔截泥沙0.1億噸。通過一系列的工程措施,增強了土地的蓄水保土功效,提高了調蓄洪水和攔截泥沙的能力,從根本上改善了縣域生態環境。
綠色打底綠滿山川
走進雙湖峪街道辦曹鹼村,山梁溝峁,滿目皆綠,層層梯田上的莊稼,濃綠如毯一般。作為鄉村振興示范村,該村相繼實施人工造喬木林、防火通道建設、地質災害點綠化、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統籌生態和林業產業協調發展,成為生態振興的典范。
“子洲開展的人工造喬木林項目,主要栽植油松、山杏等,項目實施后,可使示范區人均山杏面積提高1畝、人均增加200元。同時,通過高標準建設示范區,為全縣人工造喬木林打造示范樣板。”子洲縣林業局四級主任科員梁曼說。
人工造喬木林工程通過生態林和經濟林混交的方式,既能發揮生態效益,也可挖掘經濟效益,有效調整林業產業結構,增加群眾收入。今年以來,子洲縣實施人工造喬木林工程作業面積1.2505萬畝,栽植苗木55萬株,涉及李孝河便民服務中心、水地灣便民服務中心、雙湖峪街道辦3個鄉鎮8個行政村,目前,全縣人工造喬木林項目全部實施完成。
黃土丘陵溝壑區“山水林田壩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今年以來,子洲縣學習借鑒米脂高西溝生態治理模式,統籌山水林田壩草系統化治理,在馬岔鎮續家灣村、馮渠村、馬石畔村、教場村、小寨村實施了黃土高原生態建設示范項目,對示范區山體、流域、護坡、直觀坡面進行了綜合治理,區域的水土流失問題將得到明顯改善。
生態產業富民利縣
生態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來,子洲縣積極探索守綠換金、添綠增金、點綠成金的產業發展模式,整山、整川、整溝推進林、果、藥、糧產業發展。
采摘紅梅杏
時下正是果蔬繁盛時期,三川口鎮西莊村的500畝嫁接改良紅梅杏,盡管是第一年掛果,但部分杏樹結出累累果實,嫁接技術的成功,也讓當地村民看到了發展產業的希望。
“2020年,通過市、縣撥付資金,我們改良了535畝果林,現在已掛果,預計每年能帶給村民八、九萬元收入。”三川口鎮西莊村村支書李福林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子洲縣深入挖掘生態資源潛力,著力在土地資源利用最大化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上做文章,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項目支撐、科技服務等措施,積極培植壯大山地蘋果、山地核桃、山杏、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將一個個荒山峁變身成為村民群眾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收獲核桃
核桃是子洲縣林果主導產業之一,近年來,該縣結合省級退耕還林試點工作、新一輪退耕還林、省市經濟林基地建設等重點項目,大面積發展核桃種植,使全縣核桃現有保存面積達22.68萬畝。同時,在核桃深加工上下功夫,通過與優秀先進企業合作、自行研究等方式,推出一批獨具特色的核桃深加工產品。
子洲縣露普農副產品加工廠是一家專門加工生產核桃油的企業,該加工廠借助林業政策購進了核桃榨油機設備,并收購周邊農戶家的核桃,加工生產出的核桃油深受市場歡迎。“去年6月份,我向縣林業局申請了一臺核桃榨油機,結果加工的核桃油供不應求,需求量非常大,我又買了一臺機器,現在兩臺榨油機每天能榨1000斤,出油200斤左右,市場前景很好。”加工廠廠長韓領秀說。
治理河湖守護家園
大理河是子洲的母親河,她的健康美麗是子洲生態治理的標志。6月12日,大理河馬蹄溝鎮四旗里段防洪工程順利開工。該段堤線總長約1公里,新建護岸0.475公里,新建防洪堤0.789公里。工程完成后,將進一步促進大理河實現“河暢、水清、景美、岸綠”。
“目前,大理河已完成治理河長約14公里,通過實施大理河防洪工程,不僅提升了水利工程的防洪能力,增加了河道的行洪能力,擴大了水域面積,還改變了河道的生態環境,綠化、亮化、美化了水域兩岸。”子洲縣水利局黨組成員王建說。
近年來,子洲縣陸續開展了駝耳巷溝防洪工程、淮寧河鄉鎮防洪工程、老君殿鎮段防洪工程、小理河巡檢司段重點治理工程、小理河電市鎮段防洪工程、子岔巴溝陽洼段防洪工程等多項工程。目前,全縣的中小河流治理項目綜合治理河長總計24.51公里,新建堤防總長19.91公里,護岸總長2.69公里。隨著各項工程治理的推進,全縣的中小河流河道已經逐步顯現出岸坡穩定、水流清暢、功能健全、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的新景象,河道和兩岸面貌煥然一新。
隨著河湖長制的施行,常態化推行河道環境整治必不可少。今年以來,子洲縣持續強化河道“四亂”整治,縣、鄉兩級河長積極開展巡河,對自查發現的河道“四亂”問題,全部以清單的形式下發各鄉鎮督促整改,僅清理建筑和生活垃圾400多噸。
同時,該縣深入開展河道管理治理工作,加大河道執法力度,按照河道管理范圍、保護范圍劃界成果,嚴格執法,及時制止未批先建、亂搭亂建、侵占河道現象。加強河道管理保護政策法規和河道保護工作成效的宣傳,暢通群眾投訴舉報渠道,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守護河湖安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