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31 16:21:18 張樂佳 王永新
如何用一塊土地收獲“四份利”?
府谷縣武家莊鎮武家莊村經濟聯合社負責人王玉表的心中有本賬。
“農民把土地托管出去,能得到一份將土地流轉給村經濟聯合社的基礎收入,一份從土地解放出來后去打工做生意的收入,一份村經濟聯合社托管土地后獲得收益的分紅,一份鎮上經濟聯合總社經營產生的利潤分紅。”7月12日,王玉表一邊掰著指頭盤算,一邊向記者介紹。
為進一步激活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活力,今年3月,武家莊鎮推出全程農業托管服務。首先,村民把土地流轉到村經濟聯合社,隨后,全鎮14個村經濟聯合社的1.7萬名村民全體入股成立了武家莊鎮經濟聯合總社,再由總社承接各村經濟聯合社和種糧大戶的農業托管服務,讓“小農戶”“小村莊”實現“大生產”“大收益”。
“農業托管服務既不流失土地又能發展規模經營,真正實現農民‘省力省心還賺錢’‘種地打工兩不誤’‘增產增收不丟地’。”武家莊鎮經濟聯合總社負責人劉玉兵介紹,總社以托管“產中”環節為切入點,向產前、產后環節延伸,形成“供、耕、種、管、防、收、儲、銷”全托管模式,確保糧食生產安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我們村將去年建設的1108畝高標準農田全部托管給了武家莊鎮經濟聯合總社。播種、農藥、收獲都由總社統一負責,農民坐等分紅就行!”王玉表說,農業托管模式有效破解了“誰來種”“怎樣種”的問題,成為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穩定器”。
“土地集中連片托管后,將農民外出打工閑置的土地資源利用上了,糧食產量大大增加了。”劉玉兵說,“以武家莊村為例,如今的耕地利用率相比過去增加了不少。村民每畝土地保底收入1000元,預計村集體每年可以增收10萬元,鎮經濟聯合總社每年在土地管理經營中也可盈利20萬元。”
“武家莊鎮是傳統農業鎮,我們要牢牢守住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改造成高標準農田,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確保糧食任何時候都能產得出、供得上、供得優。”武家莊鎮黨委書記賀彥軍說。
武家莊鎮的土地托管是府谷縣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府谷縣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在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工作中積極探索新機制,鼓勵鎮、村嘗試經濟聯合社全程農業托管模式,實行農戶與托管服務主體自由對接,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截至目前,全縣落實完成農業托管服務總面積3.2萬畝。
“土地托管服務模式,能夠解決小農戶規模化生產難題,促進分散經營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實現農業生產機械化、規模化、現代化,有力推動土地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府谷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閆軍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