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31 11:21:03
統萬城合影
游客在小河會議舊址聆聽講解
畔溝瀑布
丹霞景觀
黑河打卡
經歷了一場喜雨,陜北的風透著甜絲絲的香氣。藍天白云之下,廣袤無垠的靖邊大地生機勃勃,映射出無限魅力。
蒼茫雄宏的統萬城,色彩斑斕的波浪谷,神秘莫測的清平堡,匯聚紅色力量的小河、畔溝……大景觀不勝枚舉。形態各異的千年古柳,美不勝收的西澗丹林,溫婉清新的黑河,刀削斧刻的天賜大峽谷,層巒疊嶂的萬畝林海……小景觀如數家珍。這些自然人文景觀,匯聚成了一道道絕美的風景線,令往來游人流連忘返。品質俱佳的文化旅游資源,使得陜西靖邊在全域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中有了充裕的底氣、綻放著無限魅力。
深沉的白色
“無定河邊有白城,城曰統萬天下名?!?600多年前,匈奴族后裔赫連勃勃建立大夏國都城統萬城。因其城墻呈白色,所以當地人又稱之為“白城子”。城內遺存的墩臺、馬面、城垣、甕城、城壕等,真實完整地反映了大夏國在城市規劃、城防體系、建筑設計、材料應用等方面的杰出智慧,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因其無法替代的獨特地位,使其在歲月文明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統萬城的營建歷時六年,赫連勃勃自居華夏正統,所以統萬城在布局上極力模仿長安、洛陽。根據記載,建成后的統萬城規模宏大、氣勢雄渾,整個建筑“皆雕鏤圖畫,被以綺繡,飾以丹青,窮極文采”。統萬城自建成之后歷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一直是鄂爾多斯高原南部地區的政治、軍事中心,到北宋時毀棄。
時光一躍千年,大夏政權的崢嶸歲月與赫連勃勃的豪情壯志早已煙消云散,唯有這座白色城池,見證著昔日的輝煌。與統萬城遺址隔岸相望的是新建成的統萬城遺址博物館,博物館整體采取覆土建筑形式,運用“消隱”的設計手法,將建筑體量化整為零,形成一個個功能不同又相互關聯、埋入地下的“寶盒”,好似一個個考古“探坑”,與遺址氛圍相協調,營造出了遺址與博物館“古今對話”的巧妙空間格局。館內集文物展示、文化游歷、遺址保護、自然科普、學術交流等功能于一體,包含“白城則統萬城”“赫連勃勃的統萬城”“馬背上的民族——匈奴”“匈奴與中原”四個陳列單元。
漫步統萬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星星房車營地、絲路駝鈴驛站、“胡笳十八拍”等文旅體驗項目讓游客目不暇接。說它是靖邊、榆林、陜西、全國乃至世界的歷史瑰寶亦不為過。
火熱的紅色
小河會議確定了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的重大抉擇,在中國革命史上及解放軍建軍史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小河”便注定要載入史冊。多年來,小河鎮緊緊依托“小河會議舊址”“旮旯溝會議舊址”等紅色資源,以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創建為契機,通過紅色主題廊道串聯“紅色教育培訓基地”“黨群服務中心”“紅色文化廣場”“穆柯寨”“神珠赤壁丹霞”等重要建設節點,打造出一條紅色主題鮮明、節點排布有序的紅色致富路。
通過抓住紅色文化、紅色教育,壯大旅游產業,帶動集體經濟,以村屬固定資產為資本,探索與陜西農墾集團等國企合作,推進紅色旅游、觀光農業旅游和水面休閑漁業旅游等相融互促。以“小河會議舊址”“小河紅軍學校”為主,設計推出紅色研學游、紅色觀光游、紅色教育游等特色旅游產品,引導群眾發展農家院、民宿、采摘園、文創產品營銷等。
除了擁有聞名遐邇的紅色旅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小河會議舊址外,文化歷史遺跡清涼石窟,自然景觀龍城大峽谷也名聲在外。清涼石窟距離小河會議舊址不到2公里,是北魏年間開鑿,有懸空棧道、千年石窟、摩崖石刻,因遠望有九條山脈宛如九條巨龍盤附于此,故稱九龍口。山門外有百十個臺階迎山而建,氣勢雄渾、風格獨具。近年來,隨著靖邊旅游工作的穩步推進,清涼石窟已經成為當地頗受歡迎的游覽勝地和集貿中心。
巧奪天工的龍城大峽谷位于小河鎮椿樹塔村,峭壁到處都是丹霞和紅巖,就像是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整個景區河溝像條巨龍吞吐,進入河底,紅砂巖崖峭壁嶙峋,千姿百態,鬼斧神工,美輪美奐。景區春天山花爛漫,夏日瀑布如柱,秋天水草豐美,冬時冰瀑如錐,景色美不勝收,是探險、觀光、攝影、旅游的絕佳之地。
位于龍洲鎮波浪谷景區丹霞地貌景觀形成于距今9600萬年的白堊紀,這里的沙丘不斷浸漬地下水,一層層沉積下來,凝結成砂巖,又經地殼運動、流水與風力的自然雕琢,就形成了各類線谷、巷谷、赤壁等波浪形丹霞地貌,隨著當地旅游業的發展,赤紅色丹霞地貌的神秘面紗逐漸地被更多游人揭開……
透光的綠色
地處毛烏素沙地南緣的靖邊縣東坑鎮金雞沙村,如今已是一片生機盎然的綠洲。38年來,牛玉琴帶領家人和鄉親植樹造林2800萬株,用辛勤汗水在這片不毛之地澆灌出了一片林海。
牛玉琴出生在定邊縣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就飽受風沙之苦。“風刮黃沙難睜眼,莊稼苗苗捉不全,沙壓房子人移走,萬惡黃沙害人苦?!边@是當時人們的生活寫照。1967年,牛玉琴嫁到金雞沙村。當時,她家屋后就是沙漠,常常一夜風沙吹過,第二天早上連門都打不開。風沙刮走了秧苗,辛苦一年也打不下幾斤糧食。風沙逼得他們搬了3次家,一直以來都處于“沙進人退”的被動局面。
“就是憋死騾子累死馬,也要讓萬畝荒山綠起來?!迸S袂傧露Q心要治理沙漠,讓全家人過上好光景。在與丈夫張加旺商量后,牛玉琴變賣了家產,又借款購買了樹苗。天天滿臉沙、干活兒一身汗,可牛玉琴從未有過抱怨。憑著一股“擰勁兒”,38年來,她不斷擴大承包荒沙地面積,帶領家人與工人植樹2800萬株、造林11萬畝,使當年的不毛之地變成了現在鳥語花香的生態綠洲。
“樹就像我的孩子一樣,每天都得到林子里轉一轉、看一看。”一棵棵隨風搖曳的樹苗,既承載著丈夫對她的殷殷期盼,也寄托著她對丈夫的深深眷戀?!拔业倪@個鈴鐺,是當年老頭子送我的結婚禮物,我一直戴著,這比你們現在年輕人戴的鉆戒要金貴多了。”勞模牛玉琴的愛情佳話讓知情者落淚,令聽者動容。
仲夏時節,黑河東岸的黃蒿界鎮牛皮溝村靜謐、唯美,河水波光粼粼清澈見底,岸邊水草豐茂,蟬鳴婉轉悠揚……“每年都會來這里玩好幾次,近水遠山,還有火車往來路過,景色特別美?!庇慰褪壬f。借著這些美景,鎮村兩級用心布局,完美地改造出一個符合當代人露營、嬉水、燒烤的一站式服務景區,黑河流域風景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經濟活力。
夏日里,位于畔溝便民服務中心的楊石畔瀑布連成一線,水珠如花飛濺,絲絲清涼撲人面額,瀑布邊上水草豐茂、郁郁蔥蔥,景色美不勝收。
一座城池、一方窯洞、一抹丹霞、一掛瀑布、一片林海,這些吉光片羽不足以道盡靖邊的“絕世容顏”。如詩如畫、宜居宜游的陜北小城,無時無刻不散發著她獨有的魅力。無論歷史遺址、紅色烙印,還是民俗文化、自然景觀,都值得細細品味、慢慢尋摸,期待你到小城來……
農業科技報記者 符金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