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6 11:37:20
“廣場內亂晾曬確實不對,建議規劃一個集中晾曬區…”“現在社區的充電樁數量有限,建議在馬家溝那邊也增添一些充電樁…”一大早,陜西平利老縣鎮人大代表聯絡站里就“人氣爆棚”,或咨詢,或提意……負責接待的人大代表和工作人員一邊認真記錄一邊仔細解答著。
據悉,為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老縣鎮按照“十有”建設標準,堅持就近就地,方便選民的原則,規范化建成了鎮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聯絡站內窗明幾凈、溫馨舒適,醒目的標識、舒適的沙發、整齊的書柜、規范的制度…代表們亮身份、亮職責、亮計劃…常態化接待選民,使聯絡站真正成為了暢通民意表達“最后一公里”。
“這個聯絡站設得很好,我們想反映問題都可以來,之前那個增設“照明燈”就是我反映的!”老縣鎮錦屏社區群眾劉啟山自豪的介紹到。原來集鎮廣場周邊路燈老化,到了晚上,群眾健身娛樂就受到限制,不能最大限度發揮廣場的休閑、娛樂性…群眾都期盼能在廣場上增設照明燈,方便晚上活動,他便向聯絡站的接訪代表反映能否增設一個照明燈,不久廣場上就新增了高桿燈,將廣場照耀得如同白晝,更是點亮了群眾“流光溢彩”的新生活。
有事兒就跟接待代表傾訴,沒事兒也喜歡來嘮嗑兒,如今的代表聯絡站成為了黨和政府的“眼”和“耳”,也讓民意表達更加暢通、更加便捷、更有保障。自鎮人大代表聯絡站建成使用以來,共接待群眾102人次、收集社情民意37條,有19件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小微實事落地見效,凝聚了民意、溫暖了民心。
一次次選民接待、一條條意見收集、一件件“微實事”辦理,讓小小聯絡站成為了代表聯系服務群眾的 “連心橋”,真正實現了群眾在哪兒,陣地就建在哪兒。下一步,老縣鎮將繼續組織好人大代表進站接待選民 、開展學習視察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持續深入群眾,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讓小陣地發揮更大作用。
通訊員 徐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