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8 10:06:41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深化農村改革實施方案》。強調要錨定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的戰略目標,以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系為主線,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
中國農業大學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副教授徐進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央深改委會議釋放出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一些積極信號。“會議通過《深化農村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未來農村改革的主線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本質上是以農民利益為中心來推動農村改革。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的戰略目標,意味著要繼續推動農業轉型升級,這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方面。”
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需強化城鄉融合發展的政策供給
會議強調要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在徐進看來,補齊短板,需要繼續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并強化城鄉融合發展的政策供給。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出臺政策,一以貫之地要求把城鎮和鄉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全方位促進相互融合和共同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包括基礎設施的城鄉融合、公共服務的城鄉融合以及產業發展的城鄉融合。徐進指出,“基礎設施的城鄉融合可以在持續的經濟發展中,通過繼續加大對鄉村特別是落后地區鄉村的基礎設施投入來推進。公共服務的城鄉融合需要推動城鄉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和一體化,做好各項制度體系的城鄉銜接。”
產業發展的城鄉融合是城鄉融合的關鍵點。徐進表示,產業發展的城鄉融合需要在三個方面探索和創新,首先是城鄉產業體系的有效對接,這需要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農業附加值,以及進一步推動鄉村三產融合及產業結構的現代化。其次是利用政策要素及市場制度的雙重力量,促進人才、資金等發展要素的城鄉雙向流動,以推動鄉村產業的轉型升級。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面是,探索如何更好地挖掘鄉村的各類資源并推動其再價值化。
以浙江“千萬工程”為例,實施二十年來逐步探索出一條貫徹新發展理念、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科學路徑。既最大程度尊重了農村發展的原貌,也遵循了不同村子自身發展的規律,每個村子都有不同的鄉土風貌、精神面貌。
“鄉村往往是農耕文化、民族文化、傳統文化、環境氣候資源富集的地方,對這些資源進行開發和保護,可以推動鄉村產業的有效發展及與城市產業需求的銜接。”徐進說。
鄉村特色產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以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系為主線,本質就是以農民利益為中心來推動農村改革,進一步促進農村各類產業的發展升級與農民的增收。”徐進指出。
鄉村特色產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可以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產品質量,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傳承鄉土文化。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產品貿易與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各地應該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市場需求、文化傳統等因素,堅持科技興農,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讓農民分享更多的產業增值收益。
從羌族村寨的特色農產品、農家樂旅游,到“荔枝之鄉”的荔枝專業合作社,再到農牧區的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各地鄉親們依托本地自然資源稟賦,把特色產業發展得更好,提高生產經營水平,大家的生活越過越好。從金華豬景房,到榕江“村超”、臺州“村BA”,不僅帶活了文化,還帶熱了各地的經濟。
如何因地制宜大力推進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胡冰川建議,要加強規劃引導和產業指導,加大財政投入和金融支持,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等項目,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資鄉村特色產業。同時要強化科技支撐和人才培養,培育一批鄉村工匠、實用專業人才和特色產業帶頭人。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胡冰川表示,打造一支人才發展結構與鄉村實際發展需求相適配的人才隊伍,是一個系統問題,需要頂層設計與基層首創相互結合,是一個逐步探索的過程。
此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提出了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工作原則和具體措施,為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提供了指導。
鼓勵大學畢業生到村任職、支持各類人才來鄉村創業創新,不少地區出臺一系列舉措,推動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一線,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鄉村人才振興要堅持全面培養、分類施策,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全方位培養各類人才,擴大總量、提高質量、優化結構。尊重鄉村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人才,實施差別化政策措施。”胡冰川強調,鄉村人才振興要厚植人才發展生態,完善激勵機制和保障措施,為人才干事創業和實現價值提供機會條件,讓農村的機會吸引人,讓農村的環境留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