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7 10:31:46 白凌燕 李萬騰
近年來,陜西靖邊縣統籌整合各級財政資金3千萬元,全面實施“一鎮一園”項目建設,充分依托全縣集體經濟組織,發揮資金、產業、人才等集聚效應,采取鎮村共建、村企共建、聯村共建、托管服務、自主經營等模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努力建成一批主導產業突出、區域優勢明顯、市場前景好、組織化強度高、產業帶動力強、農民增收顯著的專業村鎮,為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鎮村共建凝聚集體經濟新合力。靖邊縣以實施“一鎮一園”為抓手,以壯大集體經濟為目標,選擇自然條件優越、丹霞自然景觀優美、盛產香谷米的龍洲鎮,作為首批“一鎮一園”建設鄉鎮,著力打造“龍洲緣”品牌,將文旅產業和農業特色產業融合發展,建設集香谷米種植、農特產品加工銷售和展示于一體占地6畝的“農旅融合小米產業園”。
產業園實行鎮村共建,鎮政府統籌基礎設施配套、大型農機具作業和香谷米種子的免費發放,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農特產品的購銷加工,種植農戶負責香谷米種植、收獲等具體農事,形成“一鎮一園”集體經濟政府主導、鎮村聯動、群眾參與的強大合力。去年產業園投資400萬元,種植谷子1萬畝,總產量達到3500噸,總產值達100余萬元,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0萬元。
村企共建注入集體經濟新動力。發展肉牛產業是實現產業振興、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一種有效途徑。去年靖邊縣投資800萬元建設席麻灣鎮、中山澗鎮肉牛養殖示范園2處,與昊天牛業養殖有限公司和當地企業合作,推進規模化、集約化養殖,同時撬動企業資金2300余萬元,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有效解決了發展融資難問題,為壯大集體經濟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技術保障。
目前,兩家肉牛養殖示范園肉牛存欄達到750頭,集體收益達到30萬元,養殖戶總收入分別達到20萬元以上,同時,帶動當地村民積極發展肉牛產業,效益明顯。
聯村共建激發集體經濟新活力。針對農村普遍存在資源分散、到村項目資金少、項目同質化嚴重等現狀,按照“一戶一田、一組一田”的思路,實行土地整合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壯大集體經濟。去年投資400萬元,建設鎮靖鎮“四季果蔬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成大跨度拱棚10座,并配套安裝大棚集雨補灌系統,整合現有桃園200畝并鋪設節水管網,建成青少年農耕體驗基地1處。
實行鎮政府為主導,打破村域藩籬,10村聯村共建,引進企業合作的模式,通過土地整合流轉,推進“一鎮一園”建設。引進種植海南金香玉蜜瓜,由百果園集團海南王品公司統一收購,每畝收益達到1.5萬元,為集體年創收27萬元,年底可實現1個村集體經濟收益“破零”、7個村突破5萬元,同時實現村民務工收入30萬元,土地租金收入16萬元。通過“一鎮一園”的實施,整合了農村資源要素、激活了發展動力、增加了農民收入。
托管服務提升集體經濟新空間。托管服務是解決人多地少、勞力不足的有效方式。去年,紅墩界鎮村集體經濟聯合社采取“五戶聯保”的方式,將1050只杜泊羊托分散托管至50戶信譽高、基礎好、善飼養、有能力的農戶家中進行飼養,由村小組內信譽好的5戶養殖戶相互擔保,保證成本回收,既降低投資風險,又省去了集中喂養對規模化圈舍設施建設的投入成本。
以“20%+”的比例逐年向村民收回成本,之后定期向村委以22%的成本金償還尾款,第一年村集體可獲得44萬元的收益,五年下來的收益將達到340.5萬元左右。并將收回的成本資金用于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投放至更多農戶,從而實現滾動式發展的目標。
自主經營壯大集體經濟新路徑。創新發展模式,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是壯大集體經濟、農民增收致富的必由之路。去年,靖邊縣抓住農業用水超采治理機遇,投資400萬元,建設東坑鎮“現代農業產業融合園”,重點以節水示范為主,實施滴灌節水設備生產、農田地膜生產、飼草加工生產、桑蠶產業擴建、絲產品加工銷售、現代農業育苗育種和節水農業推廣等五大項目。依托現代設施農業發展基礎和資金、技術等優勢,成立東坑鎮集體經濟聯合社,按照現有行政村量化股權,探索自主經營的模式,實施“清零削薄”行動,不斷壯大集體經濟。產業園實現年總產值102萬元,同時,通過自主探索,為壯大集體經濟積累了經驗,促進鄉村振興全面推進。
去年,靖邊縣實現全縣184個行政村全部“破零”,年經營收益5萬元以上村達到39個,新增經營收益5萬元以上村10個。全縣集體經濟年底可實現收入1380余萬元,帶動低收入戶分紅1300余戶。
農業科技報記者 符金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