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讓農業文化遺產在新時代“潮起來”!這可不是一粒普通的小米哦

2023-07-13 09:06:05   

仲夏的清晨,一場透雨過后,綠油油的谷苗又躥高了一寸左右。

“爽快!透瓏!”呼吸著清涼的空氣,看著碧浪翻涌的田野,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的谷子種植戶曲國章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谷子,學名粟,亦名稷,去殼即小米,被稱為“五谷之首”。2023年4月,擁有8000年種植歷史的敖漢小米,入選全國“農遺良品”優選計劃十佳品牌。

“敖漢,是全國聞名的文物大縣,是孕育紅山文化的地方。”敖漢旗農業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徐峰說,“生長于這片土地上的敖漢小米,可是一粒有歷史有文化有故事的小米。”

8000年谷香傳續至今

“2003年,考古學家在敖漢旗興隆溝遺址發現了1500多粒碳化的粟黍顆粒。”在敖漢小米博物館,徐峰指著展柜里的炭色籽粒自豪地介紹,經中外科學家以C14手段檢測,這些碳化籽粒距今8000年左右,是全世界最早人工栽植形態的谷物,“敖漢自此被譽為‘世界小米之鄉’”。

“日落山頭稚子歸,炊煙裊裊飯香隨。”恬靜鄉村,炊煙裊裊,晚歸的農人吃上香噴噴的小米飯。這樣的畫面,是赤峰百姓千百年來的日常生活。

圖片

▲敖漢旗的旱作農業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敖漢小米的種植從未中斷,延續至今,哺育了當地人民,也見證了中華農耕文明的萌芽與成長。”徐峰介紹,在數千年的農業耕作實踐中,敖漢人民逐步創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旱作農業文化,廟會、祭星、祈雨、撒燈、扭秧歌、踩高蹺、唱大戲、呼圖格沁、跑黃河等被世代傳承的民俗文化活動,大都是為了祈求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和慶祝豐收。

“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指導農業生產的同時,也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成為社會穩定、文化發展的精神血脈。”徐峰介紹,以粟和黍為主的敖漢旱作農業系統,于2012年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并于2013年被農業部列入第一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科技加持“中國味”

初陽升起,薄霧未散。在赤峰農科所的試驗田里,已有一群皮膚黝黑的青年科技人員在忙碌了。他們一邊觀察苗情、苗色,一邊熟練地間苗、鋤草。其中領頭的,是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所智慧農業與產業經濟研究室研究員王顯瑞。

圖片

▲在試驗田里開心工作的王顯瑞

“我最開心的事,就是把科研想法在試驗田里實踐。”作為一名生長在赤峰農村的80后,王顯瑞對土地有一種發自心底的熱愛。烈日下,在試驗田忙碌一天,對他而言,不是辛苦而是享受。

2011年起,王顯瑞把選育優質高產的谷子新品種當成自己的科研攻關方向。為加快育種進程,他和團隊每年開展兩次種植,一次在赤峰,一次在海南三亞。

農時不等人。有好幾年春節,都趕上谷子收獲季,王顯瑞和團隊就留守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沒日沒夜在試驗田里忙活。

“二三月份的三亞,太陽已經很毒了,藿香正氣水一天得喝好幾瓶,才能在地里頂得下來。”王顯瑞說,“但大家心里是幸福的,我們是累并快樂著。”

2018年以來,王顯瑞以第一完成人育成通過國家登記的谷子新品種有14個。其中,金苗K1、金苗K4、赤谷K1、赤谷K2、赤谷K3、赤谷K4、峰紅3號等7個品種,獲得了國家一級優質米稱號。在科技加持下,敖漢小米終于有了創新的自主品種。

時光荏苒,山鄉巨變。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不斷有新品種選育和推廣,敖漢小米產業踏上了高質量發展之路。如今,敖漢谷子種植面積已超過100萬畝,年產優質小米6億斤以上,年產值達20億元,帶動農民增收8億元;敖漢小米已遠銷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在世界小米舞臺上“熬出了中國味”。

最好的保護是傳承和發展

好品種,鑄就名品牌。新時代以來,敖漢旗打造了“八千粟”“興隆溝”“孟克河”“興隆洼”“華夏第一村”等一大批綠色有機小米品牌,不僅帶動了農民增收,更推動古老的敖漢小米煥發出勃勃生機。

圖片

▲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敖漢小米

2013年,敖漢小米被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4年起,敖漢旗連續承辦九屆世界小米起源與發展會議,持續向全世界講述生動的“中國故事”。2016年,敖漢谷子種子搭乘“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遨游太空。2019年,敖漢小米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品牌估值達113.53億元。2020年,以敖漢小米為代表的旱作農業文化遺產保護減貧模式入選“全球減貧最佳案例”。

“歲月滄桑,歷經時代變遷,敖漢小米非但沒有消失湮滅,反而在新時代日益綻放新的生命力,以更有活力的創新姿態,讓農業文化遺產‘潮起來’。”徐峰感慨地說。

新時代新征程,肩負著鄉村振興新使命的敖漢小米,濃縮了新時代的好政策,寄托著老百姓的好日子。靠種谷子脫貧致富的曲國章說:“我們種的谷子品種好,賣的價格也高,每畝純收入近千元。明年,大家伙兒還得種這個!”

最好的保護,是傳承,是發展。“敖漢旗將充分打好‘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品牌,讓小米粒撬動大產業、讓‘世界小米之鄉’創新發展。”敖漢旗委書記王永軍表示,“敖漢小米,一定如同曾經輝煌的絲綢、瓷器、茶葉一樣,帶著中華文明的烙印,走向各國餐桌,讓‘中國味’造福全世界。”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張靜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