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2 20:29:20
在著名的蘋果之鄉洛川縣,手機成為“新農具”,電商成為“新農活”,數據成為“新農資”,科技賦能讓洛川蘋果產業的步伐不斷加快,蘋果產業實現了從傳統管理到現代科技的飛越,53萬畝蘋果園成了洛川大地上的“綠水青山”和鄉村振興的“金山銀山”。
新業態,奏響洛川蘋果產業發展新樂章
洛川是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的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是中國蘋果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是減貧成效顯著的一個典型案例。
5月31日,上海合作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論壇考察團149名中外嘉賓走進洛川縣,感受減貧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洛川重器”。
當看到蘋果園內的智慧果園管理系統時,來自斯里蘭NewsFirst音樂電視頻道有限公司新媒體經理孟迪斯·扎尼塔一邊用手機記錄著這一幕,一邊說到:“這片蘋果園的農業技術讓人驚嘆!”
“卡塔爾有很多的荒漠,而洛川竟然有這么一大片的地方可以去種蘋果、育苗。果園里的攝像頭可以監測蘋果生長周期內隨時的數據情況。未來希望中國可以發揮中國力量,引領一場農業的革命。”卡塔爾論壇報記者西迪基?默罕默德?阿什拉夫對洛川蘋果技術也非常感興趣。
品質如此好的蘋果是怎樣打開銷售市場,賣到了哪些地方?烏茲別克斯坦國家通訊社責任編輯、費爾干納記者協會主席澳比多夫·穆罕默德非常好奇,在陜西頂端果業科技有限公司他找到了答案。
選果車間,智能分選機里燈光閃爍,一顆顆蘋果排隊做“CT”,果形、色澤、糖酸比……數據實時分析,蘋果按等級精準分流到16條通道。工人們有序進行分揀、包裝,一顆顆分選過的商品果被裝入精美的蘋果箱,很快將會運往全國各地。
“在我的國家想買到這么棒的蘋果只能從中國和伊朗進口,如果能通過電商買到洛川蘋果的樹苗,那將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我就可以在自家院子里吃到延安的蘋果。”孟迪斯·扎尼塔說。
新技術, 激發洛川蘋果產業發展新活力
“全國范圍來看,洛川是蘋果領域科技創新能力較突出的一個縣。”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馬鋒旺說。
近年來,洛川縣不斷推進種植技術革新,先后建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洛川蘋果試驗站、洛川蘋果科技創新中心和蘋果研究院,成立3個院士工作站、1個專家工作站 ,聘請國內56個果樹專家成立技術攻關團隊,收集了4000份蘋果種質資源,選育出600個新優品種,其中“秦脆”“秦蜜”兩個新品種通過省級審定推廣。
培育出具有“中國芯”的蘋果品種,讓洛川蘋果產業發展有了更強的“芯”動力,這是試驗站專家團隊的科研追求。截至目前,洛川蘋果試驗站已育成雜交后代1萬余個,未來這里無疑將是蘋果樹資源的天然基因庫。
據相關數字統計,2022年全縣蘋果總產值130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991元,其中95%收入來源于蘋果,脫貧群眾人均純收入增幅19.7%,位居全省第一。
王新林和他的畔里蘋果專業合作社是科技示范帶動的直接受益者,在專家團隊的指導下引進新品種,采取“基地+合作社+果農+市場”的發展模式,合作社年產值近5000萬元。
目前,洛川矮化果園種植面積已達14.6萬畝,一畝地相當于原來喬化果園兩三畝的效益。
新設施,增添洛川蘋果產業發展新動能
為了提升分選能力,洛川引進智能選果線36條,每小時選果能力達到300噸,建成冷氣調庫68萬噸,全縣近70%的蘋果可就地儲存,實現周年供應。
在蘋果運輸方面,除了傳統的物流貨運外,各快遞行業也是蓬勃發展。“目前是洛川蘋果的銷售淡季,日平均發貨量的3到5萬單,銷售旺季最高可達10萬單。統計顯示2022年各大電商平臺洛川蘋果銷量增幅達20%,抖音平臺洛川蘋果銷量同比增長了99%,幾乎翻倍。”洛川縣電商中心主任姜云告訴記者。
在配套產業上,防雹網讓產業鏈繼續“生長”。洛川縣潤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內,防雹網生產車間的機器24小時飛速運轉。
“我們每天能生產260畝果園所需的防雹網,每年能滿足10萬畝果園的防雹網搭建需求。”該公司生產總監賈芙蓉說。
陜西王掌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洛川縣從山東引進的產、加、銷一體化的大型果業龍頭企業。同樣是蘋果大省,緣何來洛川做蘋果?底氣是53萬畝優質蘋果、批經驗豐富的果農,還有國家級洛川蘋果銷售市場……
“我們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進行訂單式銷售。2022年,公司出貨量約8.2萬噸,全年用工達5800人次。”負責人王超說。
目前,洛川開設蘋果直營店143家、網絡電商企業729家、微商8000余家,涉果企業、合作社42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106 家,家庭農場109家。防雹網廠、紙箱廠、果袋廠為主的洛川縣蘋果產業集群一期項目紛紛落戶……
“蘋果產業帶動經濟增長,為農民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和增收渠道,已經成為洛川的重要支柱產業。果農從單純地種植蘋果,慢慢參與到加工、銷售等到產業中,獲得了更多的收益。”洛川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晶說。
新理念,拓寬洛川蘋果產業發展新空間
眼下,果農們不再滿足于“跟著專家走”,而是在自家果園里搞起了自主試驗。特別是洛川蘋果6上太空,成為航天員“太空出差必備水果”后,洛川果農非常欣喜,田間果園的“科技風”比往過去刮的更猛烈。
210國道旁,是洛川縣安善村果農李育宏的10畝“試驗田”。這個“試驗田”里,全部是不套袋的高鈣蘋果,有“福布拉斯”“九月奇跡”“秦脆”等品種。
“對于新品種,一般我要先試種一些,觀察其抗病害、品質、產量情況之后再決定要不要種。”李育宏說。
洛川縣地處渭北旱塬,為果樹“解渴”一直是當地果農的“心病”。近年來,滴灌技術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困擾。但是,堡子頭村的杜民子想到了建蓄水池。
2022年,他投資了20萬元,在果園里修建了凈水池和蓄水池。這樣,夏秋季節的雨水就能收集起來利用。
“相比井水、自來水,雨水的水質有機物含量更高,收集利用雨水還有利于水土保持,好處很多。”杜民子說。
2022年,《洛川蘋果標準綜合體》通過專家評審,這將推動洛川乃至渭北黃土高原蘋果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
“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從零的突破到領跑者,洛川圍繞小小蘋果不斷在科研領域尋求突破,洛川縣將加快布局產業鏈創新鏈,始終把發展數字經濟、智慧農業作為產業轉型的重要內容,讓洛川蘋果產業發展有更強的‘芯’動力。”洛川縣委書記張繼東說。
馮妮娜 張云鵬 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