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 11:34:14
七月盛夏,向陽而行。
一方發展熱土,必有一群充滿激情與干勁的企業家和實干者。思耀國便是“塞上駝城”踏浪領跑的農民企業家代表。
思耀國,出生于1975年8月,本科學歷,榆林市榆陽區魏家峁村人,2014年響應榆陽區黨委、政府提出的“返鄉創業”號召,懷揣20多萬元積蓄返鄉創業、先后組建了榆林市榆陽區耀國家庭農場、榆林市榆陽區思路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現任榆林市人大代表、榆陽區政協委員。
偉業,往往孕于平凡。默默無聞處,總有頂天立地的中華脊梁。更令人羨慕的是,思耀國身上還有著諸多閃光頭銜:他是陜西省高素質領軍人才、“頭雁”人才;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中國農學會科技志愿服務總隊榆林市科普興農分隊隊長、陜西省高素質農民培育名師……
▲2022年接受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采訪
夢想都開花
清代大儒王夫之認為,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擺脫貧困,一直是思耀國思考的重大問題。
千百年來,重重大山困住了陜西地區老百姓脫貧致富的出路,這里一度陷入“越墾越窮、越窮越墾”的惡性循環,很多年輕人為了生存,都離開大山,尋找出路,出生于榆林市榆陽區魏家峁村的思耀國就是其中之一。為了回報桑梓,思耀國曾走出家鄉,但最終因國家脫貧攻堅的號召、時代的召喚,毅然回到了這片他所熱愛的土地,在廣袤的農田上開辟新“戰場”,爭當共同富裕領路人,帶動群眾就業增收,書寫了別樣的精彩人生。
困羈于山,必然勃發于山。離開家鄉多年,思耀國體驗過城市的繁華,感受到文化的多元, 也見證了農村經濟的方興未艾。常年熱心家鄉建設的思耀國在實踐中發現,僅僅依靠資助等方式并不能幫助所有的鄉親,仍有很多人外出打工,在家鄉只留下孩子和老人。“地無三尺平”,雖然就業問題解決了,但是大部分人依舊“人無三分銀”,辛辛苦苦在外打工一整年,但由于城市里花銷比較大,節衣縮食也還是不能兼顧老人和子女。帶著回報桑梓的決心,思耀國于2014年 ,成立了榆陽區耀國家庭農場。
種養惠鄉鄰
晉代良史陳壽說過,蛟龍得云雨,終非池中物也。
完成非凡之事,必有非凡之精神,非凡之行動。
近年來,榆陽區耀國家庭農場立足資源稟賦,突出區域特色產業,推行種養結合、機農一體、三產融合,具有了獨特的市場競爭優勢和可持續發展潛力。目前,擁有固定資產達500萬元,產值2000多萬,建設占地1000平方米的圈舍、停機庫和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廠房,建起了農業展廳和電教室,辦了一個湖羊莊園;擁有播種機、收割機、打藥機、打捆機等40多臺,引進無人植保機10架,為當地培訓無人機飛防人員120多人,實現農業提質增效、病蟲防治、節約成本目標,培育了10名大型機械操作能手、2名維修機械能手。發展牧草200畝,養殖湖羊2000多只、白絨山羊350只,帶動周邊農戶養殖規模達到1萬多只。
“只有把牲畜養好,才能把地種好”,這是思耀國的深刻認識。農場堅持種養結合,走發展循環農業之路。為提高土地肥力,農場大量種植苜蓿和牧草,并采用輪牧的方式讓湖羊在限定區域自由覓食,既為湖羊提供了優質飼草,又生產出了綠色健康無公害的湖羊產品,同時發酵羊糞還田使得土地的肥力大大提高,多余牧草還可供給市場,可謂一舉多得。
在春季開展農場機械社會化服務掙的錢買成湖羊,秋天羊子出售,再添置機械,實現良性循環。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的模式,不僅提高了農場收益,還幫助農場實現了綠色有機發展。
農場依托種植業、發展養殖業,再依托養殖業發展機械化,彼此相互依存、融合,從而實現循環發展。
榆陽區耀國家庭農場始終堅持施用發酵的羊糞和有機肥,并采用人工拔草杜絕使用除草劑(僅此一項年季節性臨時雇工就達200多人次)。
農場著力打造的“綠色、生態、健康”農產品,正在申請注冊“耀國”商標馬鈴薯、玉米等農產品,加快三品一標認證。
2018年,思耀國以成本價給魚河鎮高家洼村一貧困戶出售了兩只懷羔母羊,20天后就生產了五只羊羔,效益立顯,養殖戶喜得直跳,逢人便夸“羊子品種好,思耀國人品更好”,這是農場一直堅持成本價扶持困難養殖戶的一個場景。
此后,“耀國農場的湖羊品質好,農場主人品更好”成了十里八鄉口口相傳的金字招牌被農戶認可,農場的羊子供不應求。2018年以來,寧夏、內蒙古、山西等地的養殖戶慕名來農場參觀、學習、購買農場培育的湖羊良種。目前,農場養殖湖羊規模達到1500多只,帶動周邊省域農戶養殖規模達到3萬多只。
逆行映初心
尊重社會、回報社會、肩負企業的社會責任,樹立企業奉獻的社會意識,注重社會公眾形象,一直是耀國農場愿景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以來,耀國農場也在踐行這一觀念,積極資助弱勢群體,支持慈善事業,扶危濟困,行善舉義,造福鄉里,廣受一方好評。
2022年,春寒料峭,雨雪交加。為支援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思耀國協調組織抽調物資,為防疫人員及志愿者保障后勤生活物資,為疫情防控工作做了切實的貢獻。
有溫度、有情懷、有擔當,這是農場成立后,思耀國為農場賦予的一項社會責任。
永遠跟黨走
韓非子曰,志之難也,不在勝人,而在勝己。
面對已取得的成績,思耀國沒有沉浸在喜悅之中,他深知,從農民到“頭雁”,一路走來,諸多困難,諸多不易。在榆林市人大代表會議上,思耀國發言時動情地說:“耀國家庭農場今天的成績,靠的是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靠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靠各行各業干部的服務指導。今后,我們將繼續堅持科學種田,發展現代特色農業,不斷提升家庭農場綜合實力,積極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為榆林市現代農業發展、鄉村振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讓青春在振興家鄉的實踐中閃光!”
心聚燃旺火,星散耀長空。
大山深處,思耀國“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的奮斗故事仍在續寫。有了思耀國這樣的“領頭羊”,耀國家庭農場上下也將繼續在黨和政府的政策引領下,堅持生態優先、循環種養、綠色發展不動搖,讓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提質增效,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帶動農民收獲豐收,繪出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何為“國之大者”?也許,思耀國的故事,就是最好的回答。
農業科技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婕 閆瑜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