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30 22:32:39
6月30日,由西安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舉辦的“走進和美鄉村”系列新聞發布會,走進灞橋區。本次新聞發布會由西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楊麗萍主持,西安市灞橋區委副書記李連永介紹有關情況。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近年來,灞橋區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灞橋實踐,加快建設富裕現代綠色活力幸福的“品質灞橋·最美城區”。
灞橋區圍繞“一線一區多點”農業產業新布局,按照優化種植業、規范養殖業、提升加工業、活躍物流業、發展觀光業的思路,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迭代。
櫻桃、葡萄等特色果業是灞橋農業優勢所在、亮點所在,種植面積穩定在6.2萬畝年產量6萬噸。持續做精做強“灞橋櫻桃”“灞橋葡萄”品牌,培育“神鹿原”“白鹿原”等農產品商標16個,品牌價值近20億元。
同時,為推進“產村融合”,灞橋區在白鹿塬片區,打造游憩體驗消費圈;在洪慶山片區,打造生態休閑生活圈,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創建狄寨都市農業現代化園區(產業園),建成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16個,農業休閑親子教育基地3家,超過1200家企業和農戶搭上互聯網銷售“直通車”,累計銷售農產品近5億元。
在招才引智方面,灞橋區統籌推進本土人才培育和各類人才下鄉,著力構建機制完善、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人才培養體系,培育愛農村、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職業農民1500人,與村干部共同成為推動灞橋鄉村振興的核心力量。
加快鄉村產業升級轉型,持續叫響“我在灞橋等你”櫻桃采摘節等活動,打造白鹿原采摘游、白鹿原休閑游、洪慶山納涼游3條旅游線路,形成凸顯灞橋文化符號的鄉村民宿集群,累計實現農文旅收入51億元,白鹿原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榮獲中國民生示范工程獎。
2022年,灞橋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5元,位列全省涉農區縣第一。
春秋時期秦穆公改滋水為灞水,修橋東進以圖霸業,“灞橋”由此得名。位于灞橋的半坡遺址盡顯先民智慧,人面魚紋盆印證仰韶文化璀璨;漢文帝“親嘗湯藥”“頂妻背母”成就孝賢佳話;“灞柳飛雪”寄托別離情懷,演繹古長安盛景;鐵路主題公園承載新中國半個多世紀“紡織記憶”;文學巨匠陳忠實先生一部《白鹿原》,書寫了現代文化發展新高度。
近年來,灞橋去圍繞“一線一區多點”農業產業新布局,按照優化種植業、規范養殖業、提升加工業、活躍物流業、發展觀光業的思路,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迭代。打好特色牌。櫻桃、葡萄等特色果業是灞橋農業優勢所在、亮點所在,種植面積穩定在6.2萬畝年產量6萬噸。
持續做精做強“灞橋櫻桃”“灞橋葡萄”品牌,培育“神鹿原”“白鹿原”等農產品商標16個,品牌價值近20億元。唱好融合戲。在白鹿塬片區,打造游憩體驗消費圈;在洪慶山片區,打造生態休閑生活圈,不斷縮小城鄉差距,暢通要素流動,三產融合、產村融合取得新成效。創建狄寨都市農業現代化園區(產業園),建成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16個,農業休閑親子教育基地3家,超過1200家企業和農戶搭上互聯網銷售“直通車”,累計銷售農產品近5億元.
“灞橋葡萄”“灞橋櫻桃”先后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全國名特新優農產品稱號,被評為2022年最受市場歡迎的區域公用品牌20強;“灞橋櫻桃”更是榮獲2023年全國最受市場歡迎的區域公用品牌。【記者 頡魁 圖片攝影:屈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