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30 14:48:12
當前,正值高考季,不少學生對農業相關專業表示出興趣。那么,農業相關專業有哪些,各專業到底學什么,就業前景怎么樣?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采訪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等涉農院校師生和畢業生,就相關話題進行探討。
傳統農學,側重種植、養殖等技術
很多人會好奇,農業相關專業到底有哪些?據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朱啟臻介紹,首先從傳統農學大類劃分,分為植物生產、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動物生產、動物醫學、林學、水產、草學等七大類專業;其次還有其他大類里的涉農專業,如農業經濟管理、生物技術、農業工程等;另外,建設農業強國,關鍵靠科技,所以也出現了多學科交叉的專業,如智慧農業等專業。
傳統的農學類專業,主要側重學習種植、養殖等技術。“我目前從事的是水稻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研究目的是為育種家們發掘更多的優良基因,提供育種新思路。”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在讀博士研究生王慶凱表示,現在的農業已經不是原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業,而是由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武裝”起來的,學農業類專業不等于以后就要種地。
山東農業大學學生在草莓設施大棚內采樣。
“農學主要學習小麥、玉米、大豆這等大田作物的種植,專業課程有農業機械化、農業現代化、栽培、育種等。”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2019級農學專業學生張振龍表示,本專業并不是單純地去種地,而是重在觀察從播種到出苗、收獲這整個的生長過程,看著一粒種子長大,自己心里非常有成就感,就在這種成就感之中真正喜歡上這個專業。
學農很辛苦嗎?張振龍坦言,農學肯定要去地里地,因為麥子長在地里,必須得下地,自己身邊有學機電的同學,他們也要去車間,幾乎工科類的專業都需要動手做東西,所以各有各的辛苦,農業并沒有特別辛苦。
學農發展前景如何?王慶凱告訴記者,農學生專業知識豐富,就業前景廣泛。既可以報考公務員,在各級農業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相關工作,也可以到農業、植物等部門從事科研、技術開發及生產等工作,還可以選擇農業院校,從事相關教學及科研工作;還可以去農業類企業工作,如在種子、化肥公司從事生產、銷售、研發等相關工作。
和傳統種植專業一樣,畜牧獸醫相關專業的師生對未來前景表示樂觀。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畜牧獸醫專業教師蘇成文介紹,當下畜牧獸醫專業很吃香。我國是畜牧業大國,肉類和禽蛋產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全國肉蛋奶總產量達到1.65億噸,畜牧業產值4.13萬億元,當前畜牧業呈現出加快發展勢頭,這需要大量畜牧獸醫人才。在歷年學校承辦的山東高校畜牧獸醫類畢業生就業雙選會上,畢業生供需比在1:6以上,常常出現多家畜牧企業搶聘畢業生的現象。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的教師指導學生給小動物做外科手術。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2021級畜牧獸醫專業學生湯宵說,畢業后可以考取執業獸醫師,給動物看病;還可以升學,繼續深造;也能考公務員,進入與畜牧獸醫相關的各類機構;還能去畜牧產業鏈上的研究機構、上市公司和外企;或者自主創業等。學畜牧獸醫就業面非常廣泛,并不是只局限于養殖一種,可以在眾多崗位上實現自我價值。
新農科,多學科交叉的農業專業
如今,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許多院校開設了多學科交叉的農業專業。
2022年,為加快布局建設一批具有適應性、引領性的新農科專業,教育部印發了《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指南》,圍繞糧食安全、生態文明、智慧農業、營養與健康鄉村發展五大領域共設置了12個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
南京農業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主任方淦介紹,新農科是一個比較概念,是相較于傳統農科而言的,新農科的“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新”在多學科交叉融合,新農科不僅是傳統農科內部的交叉融合,更是農業科學與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工程科學、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社會科學的深度交叉融合,通過交叉融合,解決“三農”領域重大科技問題;二是“新”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新農科更注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瞄準的是未來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人才需要。
南京農業大學學生在進行作物表型實驗。
智慧農業專業是代表之一。“智慧農業專業主要學習農學、信息學、農業工程學、農業經濟管理等多學科交叉的現代農業理論與技能。”華中農業大學智慧農業系系主任李林告訴記者,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時代背景下,智慧農業專業就業前景光明,智慧農業人才的社會需求旺盛,是當前稀缺的現代農業人才。
對于學生和家長在選擇農林類院校或農林類專業時,需要注意些什么?
方淦表示,首先要破除對農業、農業院校及農科學生就業的刻板印象,對農業的認知不能還停留在“面朝黃土背朝天”,要了解現代農業是機械化、現代化、信息化、智慧化的農業。農業院校也不是只有農科專業,而是以農業和生命科學為優勢和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大學。其次,除關注新農科專業外,還可以同時關注傳統農科專業。農林類院校在設置新農科專業的同時也在努力改造傳統農科專業,讓傳統農科專業提檔升級。再次,農林類院校涉農經濟學、管理學、工學門類的專業同樣值得關注。最后,高水平農林類院校在設置新農科專業時,往往均是依托于本校的傳統優勢學科并進行過充分的論證,對于那些不具備人才培養條件卻盲目跟風開設新農科專業的農林類院校,在選擇專業時千萬要注意甄別。
與此同時,為培養更多知農愛農興農強農的新型人才,不少院校招收公費農科生。
“我是定向到新泰市的鄉鎮做農技推廣,負責把科研單位培育出新品種、新技術、新種子,推廣到田間地頭。”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2019級農學專業(公費農科生)學生何勇說,跟公費師范生類似,公費農科生免學費,畢業之后定向到鄉鎮就業。
山東農業大學公費農科生在育種企業實習。
畢業生談農業
“我1994年上大學,本科、碩士、博士學的都是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后,我當過公務員,也在國企干過,如今又跳到了民企。”寥寥幾句,勾勒出淘天集團鄉村振興研究中心主任左臣明30年發展軌跡。
無論是求學還是工作,左臣明都在農業相關領域。左臣明說,在財政部的時候,是從“財政+農業”的角度,通過財政支農政策、農村綜合改革讓農業發展更有活力;在國家農擔(國企)的時候,是“金融+農業”,通過政策性的擔保工具的引入,讓更多金融活水能夠帶動農業的發展;到了阿里巴巴,是“互聯網+農業”,從互聯網角度來探索農業的發展。可以看出來,農業的確有前景,而且也并非一成不變。“學農或者是從事農業相關工作,需要有一定的情懷,如果沒有情懷,我可能早改行了。”左臣明笑著說。
說到農業情懷,“95后”創業者謝晶深有同感:“我是上海人,也是個‘農三代’,從小就喜歡農業,所以讀了上海市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學的是動物醫學專業,后來也到英國留學,我有很多的選擇機會,但就是對農業有感情。”如今,謝晶接替祖輩、父輩,自己做農場,他正打算把田園元素加入養雞種樹中……
在北京市昌平區國家精準農業研究基地,各類智能機器人在田間忙著干活。“我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現在從事農業機器人研發工作,感覺很有意義和價值。”研發人員繆祎晟說。
多功能運輸機器人。
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吳華瑞介紹,目前我國農機總體研發與應用水平亟待提升,尤其是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的農機研發,迫切需要人工智能、物聯網、智能制造、新型材料等交叉學科的人才。
漫灑式農田打藥機器人。
最后,朱啟臻教授寄語:建設農業強國、建設現代化農村,為年輕人創業就業提供了巨大空間和機會。以中國農業大學為代表的一大批涉農院校,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高素質農業人才,他們活躍在科學研究、教學、政府管理、現代企業等領域,為農業科技發展、農業和農村政策制定、科學管理等貢獻自己的力量。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成為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