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30 09:17:01
6月27日,在第二屆中國報業創新發展大會“報業體制機制創新與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分論壇上,業界翹楚抵掌而談,共話發展課題,在炎炎夏日里沉淀下許多“冷思考”。
把新技術應用融入內容生產傳播
今年是媒體融合作為國家戰略整體推進的第十年,媒體深融究竟該往何處融,主力軍如何挺進主戰場,主流媒體如何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和能力,促進公共服務的多樣化和數字化?
做好黨的創新理論的青年化闡釋、可視化傳播,引領廣大青年永遠跟黨走。中國青年報社黨委書記、總編輯張坤介紹,中青報結合正在開展的主題教育,努力提高黨的創新理論傳播能力。2022年,中青報“大思政課”云平臺上線,青年大學習、青年團課、思政慕課等七大板塊貫通PC端、客戶端、報紙版面,三位一體、互聯互通、有機融合,一堂堂“思政課”翩躚云端,讓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網絡云課堂結合起來,全方位、立體化、精準式觸達青年,推動青年群體意識形態工作實現新發展。
響應國家數字化發展戰略,推動媒體與文旅融合,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主任、文旅中國總經理李霞帶來《“文旅中國”云演播平臺實踐報告》。既賦能文藝院團的數字化發展,協助院團提升數字化運營能力,又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線上藝術的消費需求,同時通過整合全國各大院團、戲劇領域專家、優質戲劇作品等資源,以研學、體驗課等方式探索青少年戲劇普及的新形式——“文旅中國”既找到了媒體融合發展的新賽道,也適應了文化數字化、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
只有做好體制機制創新,才能為報紙發展釋放更多活力。中國能源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仁春把該集團的創新和改革實踐“帶”到會場。落實《關于中央企業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的意見》,對黨委會工作規則、董事會議事規則等作出修訂;深刻認識中央文化企業的職責使命,聚焦主責主業,清理非主業業務;推進企業內部組織變革,做好數字化轉型以及采編經營分離。中國能源傳媒集團的銳意求新求變,詮釋了“改革永遠是進行時”。
隨著科技的發展演進,對傳統媒體而言,把新技術應用融入內容生產與傳播過程,把自主創新與外部合作相結合,將會誕生內容生產的新系統、新流程、新表達。
對一張以“科學”為報道對象的報紙來說,它的獨特需求在哪兒?所服務行業的痛點在哪兒?中國科學報社社長、總編輯趙彥表達了清醒的認知:及時、準確地獲取科技信息,是科技從業者的剛需,也是科學新聞報道的難題。2019年8月,中國科學報社聯手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研發的科學新聞智能化生產系統——“小柯”機器人上線,它可以快速“寫出”中文科學新聞底稿,經人工審校和信息補充后,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科研人員快速了解主流英文期刊資訊的需求。
重塑話語體系提升國際傳播效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打造融通的中國話語體系是提升國際傳播效能的基礎,主流媒體何以作為?
2018年6月,經重慶市委宣傳部批準,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正式成立全國第一個省級國際傳播專業媒體機構——重慶國際傳播中心。“堅持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的新聞采編生產模式,著力透過內宣視角,深入挖掘本土新聞資源;結合外宣理念,借用外國受眾易于接受的表達方式講述生動故事。”重慶國際傳播中心主任趙武君現場“傳授心得”。
當前,海南最大的主題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最大的亮點是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站在地球儀旁邊”思考海南需要塑造什么樣的國際形象?如何通過講好海南故事來講好中國故事?如何突出國際傳播的“海南表達”和“海南敘事”?海南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海南廣播電視總臺黨組書記、臺長郭志民介紹,在這三大命題的驅動下,海南基本形成了3條國際傳播主脈絡:以自貿港建設生動實踐,闡述習近平經濟思想,講好中國改革開放故事;以重大主場活動為平臺,闡釋習近平外交思想,講好人類命運共同體故事;以一流生態環境優勢,闡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講好美麗中國故事。
“基于媒體、超越媒體。”南方財經控股總經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財經數據中心牽頭人虞偉詮釋他對媒體融合的理解,他介紹的財經類媒體融合的兩大路徑,引起與會者思索。第一條路徑是“媒體+智庫”,南財在政經、產業、金融等領域形成了多個研究院、研究團隊和課題組,每年舉辦南財國際論壇,推出80多份研究報告內參和指數排行榜,為政府治理、營商環境、招商引資、企業發展等方面提供決策支持;第二條路徑是引入財經數據的賦能,通過積極發展財經數據業務,積累豐富的財經數據,形成一系列數據產品和應用,從而為用戶提供更精準全面的財經信息服務。
協同創新造就新輿論場中流砥柱
當下,媒體融合正邁入“深水區”。“在新賽道的交匯點,媒體要學會換道賽跑,這不同于彎道超越——彎道超越是在同一跑道上搶時間搶機遇,換道賽跑是創造新的賽道、以新的模式和思維超越過去。”中國報業融媒研究中心主任、鹽阜大眾報報業集團總編輯周勁呼喚主流媒體踏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媒體深融新征程,“此刻每個落子都是一次自我逼迫、自我變革、自我重塑”。
圍繞主流媒體普遍面臨的融合難題,周勁提出的“媒體深融4步12關”,從頂層設計、傳媒治理、人才培養、全面深改、融合經營等多重角度,給業界同行帶來新的視角、新的啟迪。
近年來,騰訊公司與主流媒體協同創新,共同建設網絡內容生態。騰訊公司文化與內容事業部副總經理張利軍介紹,依托公眾號、視頻號、小程序、朋友圈等產品,以及媒體認證、原創保護、算法推薦等機制,一大批主流媒體實現轉型與融合,成為新媒體輿論場的中流砥柱。視頻號與朋友圈、公眾號、小程序等微信功能模塊深度融合,形成新的傳播生態,上線兩年多來,整體用戶使用時長已超過朋友圈,越來越多的媒體將視頻號看作主流傳播新陣地。
海峽都市報推行機構改革,采用新聞產品項目制,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和質量;廣州日報“粵菜師傅”系列融媒體產品圍繞“粵菜師傅”這一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強化宣傳和服務力度,以媒體力量推動鄉村振興和“三產”融合;中國醫學論壇報社除了打造醫生成長學習的“信息伴侶”,還開展基層規范化診療培訓項目及“青年醫師核心勝任力提升計劃”公益項目,充分發揮媒體的公共服務職能;文匯報圍繞“紅色文化”構筑公共服務新平臺,15個融媒工作室的15個人文類新媒體產品,在互聯網上開辟出新的“紅色文化陣地”……
真知灼見,激蕩紫金山下,碰撞出報業創新發展的“好聲音”。論壇主持、中國水利報社社長李國隆說:“通過觀點碰撞,我們把這個論壇開成學思想的活課堂;通過尋找問題,我們來獲得破解難題的金鑰匙;通過交流經驗,我們為推進新型主流媒體建設貢獻智慧;通過相互學習,我們就創新中國式現代化的宣傳闡釋收獲了更多新啟示。”